APP下载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应用

2013-04-29彭江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中职语文应用

彭江平

摘 要:本文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出发,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对话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本文从课堂教学的主要程序、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和课后反思——自我对话四个方面,阐述了对话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把对话教学分为小组讨论—班级展示—小结提高三个具可操作性的环节。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对话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00-002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中职语文课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化和拓展。从学制上看,总体是调整和缩短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从教材上看,删掉了过旧、过难和过深的内容;从教学手段上看,引入了如网络、手机等多种教学媒介;从教学主体上看,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从教学方法上看,引入了如小组学习、项目教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场所上看,教学从课堂走向企业、社区和家庭;从学习评价上看,采用了如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成果。但与中职专业课的改革相比较,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文化课的改革步伐仍显滞后。而即使上述改革有效,最终仍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且仍是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上。

不管中职语文教学如何改革,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是每一个普通语文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但现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种误区:“形式大于内容”的改革。一些课堂教学环节、活动、手段令人眼花缭乱,场面很“热闹”,课堂上学生确也投入,但教学完成后,反思一下,却发现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实质内容,“热闹”过后,学生头脑中“一片空白”。课堂教学仍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对话教学是近些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所谓对话教学是指“建立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构建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

对话教学突出了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宽容”了学生个性化学习之间的差异。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的主要程序

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许多人认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主要形式,但笔者认为,要实现真正的主体平等,将话语权更多地让给学生,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生生对话,将其置于核心和主要位置。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说,小组学习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生对话的有效载体。基于上述理解,笔者将对话教学的课堂教学大致划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生-生对话的主战场,也是课堂教学后续内容得以展开的基础,主要程序包括了:

1.小组成员根据前置作业,在小组内部逐个交流个体学习成果。

2.大家展开充分讨论,记录员简要记录。

3.形成一份小组学习报告,并推荐报告人,内容为:小组学习的主要内容、已解决的问题、尚未解决的问题、新提出的问题。

4.也可以根据需要制作课件等辅助媒体。

5.教师应参与各小组讨论。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的目的有二:一是了解小组成员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二是指导小组讨论不要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在参与小组讨论时,应以“倾听”为主,要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讨论,一般不应过早地给予回答或判断,以免影响或打断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比如需要特别关注的某位学生或某个学生小组。

第二环节:班级展示。主要目标在于深化或扩展生-生对话。

1.根据自愿或指定,各小组报告人在班级汇报小组学习报告。

2.其他学生、教师就该小组的学习报告展开讨论。

首先或主要是学生就小组学习报告或赞成就给予补充、深化,或反对则提出理由,亦可就此提出新问题。教师在此环节参与对话必须抓准时机。笔者认为,时机主要有两种:一是扩展、深化或转换问题(话题)时,二是对话偏离教学目标时。

第三环节:小结提高

1.学生自我小结

可以是学生个人的,也可以是学习小组的。小结主要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学习过程如何、有什么改进之处。在形式上可分打分和评语两种。

2.教师小结

教师可以从目标达成方面、学生讨论发言方面等进行小结,可以给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打分和给评语。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主要是为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引发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

第二,深化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

第三,扩展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

第四,转换对话

第五,纠正偏离教学目标的对话

教师在师-生对话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思想上真正树立师生主体平等的观念,把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主动、自由、多多地表达自己的所学,避免过多地“独白”。

第二,教师在发言时应多鼓励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

第三,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学生学习的成果,不必过于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第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把握指向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问题(话题)。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许多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最苦恼的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那些“意外”不知如何处理。这里的“意外”主要是指对话过程新生成的问题(话题)。教师们往往希望教学过程能完全按教学设计来进行,是完全“可控”的,是不会有“意外”的。课堂中学生说的、做的是自己想让学生说的、做的,教的结果仅是证明那早已存在的“标准答案”。但在真正的课堂中,特别是对话教学的课堂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生成和掌握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具有开展对话教学的“教学机智”。笔者建议:

1.教师课前要深化和扩展师-本对话,掌握学生的“统觉背景”、专业特色,课前设计尽可能多的问题(话题),做好充分准备,以增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的自信心。当然这些问题(话题)不一定全部使用,即便使用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选择呈现的时机和方式。其实,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能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场表现有准确的预计的。

[案例]《鸿门宴》问题(话题)设置

(1)阅读课文,通过工具书了解课文情节,列出敌对双方的人物表。

(2)观看电影《楚汉争霸》,并对比其与课文内容的异同。

(3)鸿门宴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是什么?

(4)对比分析刘邦与项羽两人的性格(注意多从原文中找出论据)。

(5)分析其他人物(学生可以自选,注意从人物的言行中找论据)。

(6)说说你对鸿门宴的看法。

……

2.及时纠正偏离教学目标的“对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如能按教师的思路展开对话,那是最理想的。但对话教学的生成性决定,教学过程必然会有“意外”发生。对于指向教学目标的“意外”(生成性问题)教师应予以支持或深化、或扩展,对于偏离教学目标的“闲聊”“漫谈”“争吵”(无效对话),教师应予以纠正,但要注意技巧,笔者的一般做法是:

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的热情;

其次,尽量将学生对话的焦点“转移”到教师预设的问题(话题)上,但这种“转移”应与学生正在讨论问题(话题)有关系,使这种“转移”“自然”,而不“突然”。

[案例]笔者执教《项链》,对话的问题(话题)正集中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性格上,一位学生在谈到她爱慕虚荣时,突然用她和当时准备结婚的香港某位女星做类比。评价女星的未婚夫“又老又丑又矮”,“是出名的花花公子”,因此女星也同玛蒂尔德一样。这位学生的话音刚落,立即有人站起来反驳,举例说女星的未婚夫其实是“好人”,别人对有他“偏见”。此时也有一些同学在座位上直接发表意见,或支持,或反对。笔者眼看正在进行的“有效”的对话即将变为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争吵,便马上指出:

“×××同学对玛蒂尔德的评价,观点清楚,有根有据。”(首先肯定学生)

“但对于女星的未婚夫是什么样的人,我不清楚,我们也不必争论,因与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无关。”(果断停止与教学目标无关的生-生对话)

“其实,玛蒂尔德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她也有优点,你们发现了吗?谁能说说?”(“转换”问题,将对话引导到教学目标上)

同学们又围绕她的优点开展了有效的对话。

3.引发对话的一些“技巧”。师-生对话在课堂教学对话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生-生对话不能深入展开时,良好的师-生对话能发挥推动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用到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支持少数法”。当生-生对话中出现大部分学生观点基本一致,只有小部分学生观点不同时,这些小部分学生往往由于不自信等原因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便可使用此方法,让这小部分同学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一方面可以扩大生-生对话的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全体学生对相关问题(话题)的认识。

[案例]笔者教《雷雨》时,在讨论到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时,大部分同学都持否定观点。但笔者也发现有少部分同学持有不同观点,但碍于自己是少数,不敢表达。笔者便故意说:“我却有不同看法,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支持我的观点?”课堂安静了几秒钟,一位学生犹豫了一下站了起来,说出了理由……学生开始讨论,质疑。最后,由此加深了对周朴园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以问答问法”。通常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都是教师给予回答,但这样会使学生缺少思考的过程,即使知道了标准答案,也可能并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教师可以通过“以问答问”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将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引向深入。

[案例]《鸿门宴》,学生们刚把敌对双方的人物表列出来,就有一学生A提问:“老师,项伯到底是哪一边的?”

师:(愣了一下)这个问题谁能回答?

生B:当然是项羽这边的啦!

生A:那他晚上跑到刘邦这边来干啥?

生B:通风报信。

师:通什么风报什么信?

生C:告诉张良,项羽要进攻他们,好让张良逃跑。

师:他为什么要告诉张良?

生B:因为张良以前救过项伯的命。

师:这么说项伯很讲义气呀。

生B:是啊!

师:这个消息重要吗?

生A:当然重要啦!

师:对谁重要?

生C:当然是张良啦!

师:为什么?

生C:张良借此机会逃跑,才能活命啊。

师:那这消息对于项羽来说重要吗?

生C:也很重要啊。这是军事机密啊!

师:项伯知道这是军事机密吗?

生B:当然知道。

师:那他为什么还要去报信呢?

生B:知恩图报嘛!

师:这合适吗?

生B:……

生A:对啊,这就是奇怪的地方啊!

……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用“以问答问”的方法,不经意间,把情节、人物关系都进行了梳理,并引起学生对整个事件,甚至人物性格的思考,收到了较好的对话效果。

四、课后:反思——自我对话

课堂教学结束,并不意味着对话的结束。教师的课后反思其实也包含着对话:一是教师的自我对话,二是教师与文本的重新对话。此外,就学生而言,有效的对话必然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必然使学生心理发生积极的变化,这里也就是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总结、拓展性作业的方式促进学生与自我对话,甚至引导学生由此展开新的对话。

参考文献:

[1]戴维·伯姆,李·尼科,王松涛译.《论对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郑金洲.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郑金洲.对话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靳玉乐.《对话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中职语文应用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