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013-04-29薛成钢
薛成钢
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探索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学生,打造学习的良好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出发,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养信息素养由三部分组成:信息知识的学习、信息能力的锻炼及信息情意的规范,这三方面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尽可能全面的体现。根据以上理念,我在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螺旋式上升的信息情意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For i=1 to N
“练习——交流——反思”
Next
信息技术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N。
教师有责任培养和提升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反思意识,努力创造一个师生和谐交流的环境。例如:word教学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了文字输入及简单排版的内容,所以在初中阶段,不适宜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操作,完全可以展示排版的精美效果,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评价、反思。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IT方面兴趣大的是游戏和聊天,但碰到需要记忆和计算的知识就头疼,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易放难收。所以,信息技术课上能不用游戏尽量不要用;如果游戏的确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话,则注意选择合适的软件和恰当的时机;也可以多运用新科技吸引学生的眼球,或者组织几场比赛来调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多教知识迁移方法,少教软件的特殊技巧
教学内容有不少是共性的知识点。多运用范例进行教育,达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目的。如Office等各种文件“打开”“保存”都是一致的,教的时候抛开程序的种类,帮学生总结一下过程,会让以后的学习效果更好。又如:学习文件或文字的复制、删除等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先选定、再命令”这个概念,今后学习怎样用手机、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时就有基础了。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告诉学生:碰到困难时提问是个学习的好方法,但有时看“帮助”更能迅速、方便地解决问题,就如同新买的电器、药品、玩具等一样,先看“商品使用说明书”再使用,这就是一个好习惯,软件的使用同样如此,那就是“F1”。
在教学中,适时地提醒学生从“帮助”中找答案,不仅教师轻松,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其实“帮助”的使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是类似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形成“分类”的概念,并灵活准确地使用“关键词”,这个地方就需要学生多花时间、多练习。另外,利用“搜索引擎”找答案自学也是个好方法。
五、培养尖子生
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计算机是为了使用。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领进门,初一新生差距很大,经过一年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他们的差距会明显缩小。但确实有一些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兴趣非常大,教的东西不够学的,教师可以视情况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如电脑制作活动、信息学编程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每节课都留有课堂任务并及时评价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但中学阶段主要是操作课,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能完成布置的任务来了解学习情况,同时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检查的方式可以是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等方式相结合。我校使用“电子档案袋”进行过程性记录,每个学生都建立一个账号,查到的资料、制作的开题报告、汇报成果全都放在自己的“电子档案袋”里,班级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查看、交流,教师可以对作品或资料进行打分和评议。教师整理的素材也可放在“共享数据”中,学生认为需要,就自主阅读和采纳。在学生毕业若干年后,他们也可以登录服务器,查看到自己初中阶段的作品。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课时有限,学生的精力和知识水平也有限,而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所涉及的知识不断增多,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点代面,抓住基本的知识,有方向地拓展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