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2013-04-29穆琳

西江月·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高校

穆琳

【摘 要】本文在充分讨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精神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大学精神塑造的关系,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新时代大学精神塑造的指导作用以及深远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含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开始对国家的各个领域都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作为知识的殿堂,当然也不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精神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年多年来,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给新时期的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一)转型社会中的多元价值取向对大学精神的冲击。多元价值取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会在高校中有所反映。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庸俗的颓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越来越盛行的趋势。因此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去引领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就成为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任务。

(二)外来文化对大学精神建设的冲击。西方文化是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西方社会的新自由主义、文明冲突论、新帝国主义论、消费主义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思潮也开始进入我国。高校是首先接触这些非主流异质文化的窗口,这些西方思潮在高校的师生中占有不小的市场,影响和干扰了大学精神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校园时尚。由于网络信息基本上是无法控制和过滤的,一些非科学的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趁机泛滥。同时,青年大学生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和生活阅历,负面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等会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受到冲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新时代高校大学精神塑造的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新时代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充分考虑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以高屋建瓴的思想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公民在新时代中所必须建立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他的提出,指引着当代大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他的提出,也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引领新时代的基本标准。

2、大学精神的塑造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前提。大学精神是一个学校的独特气质,是其学术研究和道德标杆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在现阶段,根据时代的进步与要求而提出的。大学精神的塑造,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前提。这样才能确保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学生思政教育以及学术研究上方向的正确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更多的引领新时代的思想和技术。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新时代大学精神塑造的指导。在新时代,大学精神的塑造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完成,这样才能够真正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担负起“先进文化的代表”的重任。同时与时俱进是大学活力的源泉,只有在正确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会走向真正的成功。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

面对着多元文化、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带来的种种冲击,作为社会主义大学,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一)大学精神文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占领主阵地,弘扬主旋律,引领新思潮。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取向对青年学生的冲击和影响,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世界,才能使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激发青年学生的奋进精神,自觉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大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使师生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召广大师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自觉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转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有了共同理想,就能够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并将这种精神动力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大学精神文化的精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是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当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碰撞,在大学中,对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认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主旋律和最强音。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积极培育科学创新精神,培育科学创新素质,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精神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始终保持时代性和先进性。

(四)大学精神文化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未来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和中华民族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当前,高校大多数学生既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价值选择上,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困惑,甚至出现过度消极的一面。为此,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从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荣辱的意识和能力入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去,使大学生自觉地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的作用,提供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的道德实践、精神风貌,影响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冯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大学精神[J].湖北教育科学领导论坛,2010(6).

[2]徐可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

[3]方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新时代高校大学精神塑造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高校
提炼大学精神内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