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肖成语的结构和修辞
2013-04-29徐文亚
徐文亚
【摘 要】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且大都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生肖作为表达对象的生肖成语成为成语中的精华。本文对《中华成语词典》中的成语词典进行定量研究,探求成语结构和修辞的魅力,挖掘生肖成语的特色。
【关键词】生肖成语;结构;修辞;特色
一、引言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并且大都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是汉字语言词汇中的精华。在结构形式上,成语大多是约定俗成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在语言表达上,成语生动简洁,表义丰富。本文对《中华成语词典》中的生肖成语进行穷尽式分析,考察其结构规律及修辞特色,探求生肖成语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
二、生肖成语的结构
1、“四字格”的选择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i《中华成语词典》中收录的186条成语中,“四字格”的有167条,约占总数的89.8%。“四字格”成为成语的主要形式,因其最符合汉文化“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追求。“四字格”具有“雅”的特点,其表述具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在生肖成语中,除“四字格”外,还存在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十字等格式,如:坐山观虎斗,苛政猛于虎,手无缚鸡之力等。这类成语是生肖成语中的少数,其生动形象的叙述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而具有同“四字格”般朗朗上口,呼之欲出的诵读体验。
2、“四字格”的优势
成语选择“四字格”,从结构上而言,“四字格”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其结构成分可以两分,甚至四分。如:并列结构的“龙盘虎踞”可二分为主谓结构的龙盘、虎踞,这种结构的对称性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对偶、对仗的需求,是“以偶为佳”的重要前提。此外,“四字格”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生肖成语囊括了主谓(叶公好龙)、动宾(望子成龙)、偏正(害群之马)、联合ii(虎头蛇尾)等多种形式,这充分显示出其内部结构配置的丰富性。
除此之外,有些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变换语序。如:
蝇营狗苟——狗苟蝇营
降龙伏虎——伏虎降龙
单枪匹马——匹马单枪
上述三组成语,其结构本身都是可以二分的,这些独立的主谓、偏正、动宾形式,其结构、词类都是一一对应的,因而不再受整体结构黏着的严格要求,可以随意变换语序,其意义与变序前仍然保持一致。
成语选择“四字格”,也因为“四字格”在语音上有极大的优越性。锤炼声音,要做到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顺畅和谐,双声叠韵配合自然。而“四字格”二分乃至四分,恰好能满足音节整齐匀称的要求。“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借助平仄的搭配锤炼声音,使声音呈现出音节组合的韵律之美。四字格的生肖成语,其平仄搭配主要有:
平平仄仄:鸡鸣狗盗
平平平仄:生龙活虎
仄仄平平:户口拔牙
平仄仄平:人仰马翻
平仄平仄:骑虎难下
其中,平平仄仄的韵律搭配最多,其声调显示出强烈的节奏感,适于宣读、朗诵。
三、生肖成语的修辞
本文所讲的成语的修辞,是指成语本身所具有的修辞,即成语构成时词(语素)的锤炼、辞格的选用,这是指狭义的成语修辞。
生肖成语中的修辞多种多样,其中,比喻的运用最为常见,也最为精彩。胆小如鼠,静若处女动若脱兔等明喻,本体、喻体、喻词的同现,使成语结构更加完整,表义更加鲜明。其次,暗喻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暗喻也叫隐喻。生肖成语的隐喻多以动物的本质属性来比喻人物个体,刻画人物性格,或以动物的形象特征表现人物的外貌和体格,主要表现为:
其一,以动物的性情隐喻人的性情,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所具有的动物性格。如:“蛇蝎心肠”形容人的心肠如蛇蝎一般阴险、狠毒。把人比作蛇蝎,刻画出人的心狠手辣、阴险歹毒。
“狗急跳墙”是指狗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纵身跳墙,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作出大胆举动。汉语中,狗的形象多为负面,人们常把坏人比作狗。“狗急跳墙”这一成语表现出坏人像狗一样被逼急了之后会狂躁不安,丧心病狂。
其二,选取动物形体的典型特征对人加以描述,表现出人与动物相像的形体特质。如:“尖嘴猴腮”是猴子样貌的形象描述,极言人的相貌丑陋、粗俗,还表现出人物的灵活机智,多带有贬义的色彩。
“虎头虎脑”常用来形容儿童健壮憨厚的样子,表现出儿童天真可爱招人喜爱的特质。
除比喻外,生肖成语也常选用对偶来实现其修辞效果。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生肖成语中,正对的运用最为常见。正对是指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并列结构的生肖成语多运用正对,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等,这类成语前后内容一致,对举出来以增加语义的完整,强化语义的表达。
四、生肖成语的特色
生肖成语作为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和修辞层面深刻体现了成语的共性。而生肖成语本身也具有其鲜明的个性,通过对《中华成语词典》中的生肖成语进行考察,发现生肖成语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生肖成语中存在“一成语两生肖”的情况。《中华成语词典》收录的186条成语中,“一成语两生肖”的成语共30条,约占成语总数的16%,如龙马精神、首鼠两端等。两生肖共现的成语中,龙、虎共现的共11条,自古以来,龙是汉族人的图腾,虎是力量、权力、地位的象征,将龙虎结合是汉文化信仰、追求的一种体现。另外一种情况是两种生肖一隐一现,如鸡犬不宁,画虎类犬等,这类成语隐去的生肖多为狗,代之以狗的别称犬。在汉语中,狗多被视作反面形象。与狗相关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都无一例外的表示贬义。“犬”字成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有蜀犬吠日,桀犬吠尧等。古代汉语中,“狗”的说法并不常见,“犬”是狗的通语,因而构建成语时,作为常用词的“犬”自然占据上风,直接进入成语的构词框架。“犬”类成语大量寻在,也是因其带有古汉语的深刻烙印。类似的成语还有很多,以“骥”“驹”代马,出现按图索骥,白驹过隙等成语。还有以“豕”代猪的狼奔豕突,以“猢狲”代猴的树倒猢狲散。这类成语的大量存在,表现出文言熟语对成语的渗透,也彰显出成语“雅”的追求。
其次,生肖成语中存在与非生肖动物连用的情况。
生肖成语中出现非生肖的动物,这类成语共计34条,约占总数的18%。这类成语选取狼、猫、鹰、鹤、驴、凤等动物共同构建生肖成语,狼与虎的凶猛,狼与狗的凶狠,猫与虎的形似,鹤与鸡的对比,龙与凤所共有的图腾意义等,使其在不同层面上有了对比、对举的可行性与可能性,因此,这些非生肖动物得以进入生肖成语的框架之中。这些动物的加入,也使得生肖成语的表义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样。
最后,生肖成语中有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情况,即采用两种生肖的别称构建成语。在《中华成语词典》中,这类词语仅有一例——寅吃卯粮,字面义是虎年吃兔年的粮食,即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挪用眼下只能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成语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这一成语成立的关键在于寅、卯存在时间上的先后性,正是这种递序性的时间存在,构成了其语义框架的合理性。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华成语词典》中的生肖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了生肖成语的结构特点及修辞特色;通过对生肖成语的穷尽式研究,探索出生肖成语的独特结构与表义特色。在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生肖成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意义。
注释:
i 黄伯荣先生在《现代汉语》第四章《词汇》中指出,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
ii 黄伯荣先生在《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中,为短语划分出主谓、动宾、偏正、中补、联合、连谓、兼语、同位等十二种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华成语词典[Z].中华书局.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
[3]莫鹏岭.成语比喻的文化透视[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3).
[4]梁娇娇.从认知隐喻角度看生肖成语[J].高校讲坛,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