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参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模式探索

2013-04-29戴金李珊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模式班主任

戴金 李珊

摘 要:班主任与学生的日常联系较多,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地发挥作用。在知识上,学生的需要构成了教育的诱因,在行为上,具体的社会行动体现出具体的道德需求。这对班主任本身提出了较高的道德要求,在现实中,教育者的身教比言传更具说服力。

关键词:班主任;大学生德育;模式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班主任管的事是复杂而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班主任管,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如果缺乏班主任的管理,可能就会出现班级纪律涣散,学生思想懒散的情形,更不必说形成一个学风浓厚、紧密团结的优秀班集体。大学生德育是多种教育力量合作的过程,既需要德育教师传授知识,也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处室的文化搭建、活动引领。其中,班主任作为与大学生在生活上走得最近的师尊、长者,在大学生德育上同样肩负重要职责。班主任具有专任德育教师不具备的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和接触,相比于部门处室的大宣传、大活动、大教育,班主任更接地气,能够发挥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的德育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因此,笔者以为,借鉴现行主流德育教育模式,探索班主任参与大学生德育的新方法,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知识模式:需要什么强调什么

班主任无须复制专任德育教师的工作,在参与大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做重复的说教。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无须进行知识的传授,只是相对于专任德育教师,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德育时,更应有的放矢,大学生需要什么强调什么。针对大学生身边存在的、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普遍存在且对大学生构成一定冲击的社会意识形态,班主任要进行剖析和论断,评判和指正,让大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1.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谈德育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个性分明、知识丰富的群体,但也存在思想鉴别力不强导致的是非不辨的问题,强调个性而导致对抗共性的问题,有知识但缺乏实际行动的问题。归结到具体的大学生班级中,就是可能在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集体存在或个体存在的具体问题,班主任应履行教育者的责任,找出、剖析、解决问题。例如: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上网问题,小部分大学生浪费了大量时间上网玩游戏,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团活动告诉大学生网络的工具价值和青春的无限意义,并针对通宵玩游戏的大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对有网瘾的学生联合心理辅导部门共同进行辅导和教育,力图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正确运用网络。在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与大学生亲近的机会,不讲空而大的道理,而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结合对大学生个性、家庭、学业等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针对大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谈德育

当今社会,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信息进入我们的视野,对信息的理性思考能力、思辨甄别能力成为一种必需的能力。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家庭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但面对大量的信息,大学生可能在一些问题面前失去正确的判断。作为班主任,应适时地对他们重点关注且可能产生认识偏差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例如:2012年的中日钓鱼岛问题,作为中国人,理应义愤填膺,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大学生成为“奋青”,知耻而后勇;一些大学生成为了“愤青”,持续的愤怒着;一些大学生成了“粪青”,愤怒并破坏着自己的国家。班主任此时应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告诉大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与行动方式。在根本上,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理性观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

3.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谈德育

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既有对社会的无限憧憬,也有对社会的热情观察和积极试探。但社会并不完美,尤其在网络世界,有些人以一种消极心理来审视社会,导致某些大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产生茫然、徘徊的消极态度。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应积极介入,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辨别,让大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正面的、青春的态度面对社会,走入社会。当前,网络炫富,官二代、富二代逞威,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负面新闻充斥网络,让人不自觉地产生消极回避的心理。但是,班主任应明确地告知大学生,这些是对社会整体面貌的误读,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错误观点,中国社会已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只是前进中的问题,应树立积极的社会观。

二、行为模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学建设中,班风往往涉及到大学生整体的精神和思想面貌,如何抓班风,既是班级管理的问题,也是集体德育、集体思想风貌、道德品质的问题。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心骨,承担了大学生课堂学习之外,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与教育。如何开展德育,是班主任需要重点思考、努力实践的。笔者以为,活动无疑是进行大学生德育的最佳方式,而在活动中,大学生德育的行为模式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1.做志愿者,教育大学生道德担当

志愿者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中国对志愿者的定义是:“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班主任通过让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担当。首先,志愿者活动能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丰富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其次,志愿者活动可以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打好基础;最后,通过志愿者培训和实际工作,可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使大学生学会与人团结合作,依靠团队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务。通过树立帮扶意识并帮助弱势群体,使大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

2.参与社会实践,教育大学生道德承诺

马克思提出:“以往的哲学关注的是如何解释世界,但关键是如何改造世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理论教育的延伸和扩展,是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其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积极发动、认真组织、认真总结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掘其道德价值,让大学生明确自己与社会的道德联系,大学生对社会的道德承诺和道德担当。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对国家、社会有更直观、感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国情、民情观,这也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另一方面,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深入实际,从而能严格地解剖自己,逐步改进不正确的观念,从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

三、个别教育模式:情深意重,敦敦教诲,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在现实工作中,班主任面对的工作重点是个别学生,这些学生,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或是沉迷网游,或是经常逃课,但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根本上是进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少数心理疾病患者除外)。笔者以为,这种个别教育要充分发挥班主任与大学生的情感优势,因为班主任具有其他教师所不具备的与大学生朋友般的感情。另外,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行不言之教”。

班主任在与大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充分推行民主融洽的关系模式,提倡人文关怀主旨,也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说,学生要亲近自己的教师,并信奉教师提出的观点。这种观点有其时代局限性,但是,提倡师生关系的融洽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作为教育者,应和学生建立类似友谊的平等关系。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格上,班主任做出表率,对大学生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让其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己行为不端正,则可能让学生对教师的形象嗤之以鼻,并在人生道路上,缺乏辨别力。人格也称个性,从词源上讲,它源于古希腊语的Persona,原意主要是指在舞台上演员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现在一般是作为心理学术语,指在人生的过程中,人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置换不同的面具,这些不同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所谓人格提升,就是指个体通过个人修养、德性、品行的提升,从而使个体呈现出较好的社会形象,并得到他人的认同。班主任要通过自我形象、言行举止、人格魅力的展现,对大学生产生较好的示范与濡化作用,让大学生对其产生钦佩和敬仰。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在人格上表现出来的真实,知识上的儒雅、广博,品行上的端正、高洁,能让大学生从班主任身上认识到个人修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不令而行”。

四、结语

在德育教育模式中,一般有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情感德育模式、励志教育模式等四种教育模式。四种教育模式各有侧重,主体性德育模式主要基于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的理论假设,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并充分释放学生主体地位和人格,培养学生成为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活动德育模式基于道德是现实人的活动,个体自主活动既是德育的目的,也是德育的手段。情感德育模式的核心是“学会关心”,并将这种品质提升到理性自觉的高度,使之成为德育的基础。励志教育模式是迄今为止国内较为成功的德育模式,也被称为三大步励志教育,“三大步”主要包括每天学生的认知、学生的反省、学生的行动(包含自我评价),再结合课程体系和学校评价体系。由于大学生知识丰富及追求个性人格等因素,如何整合已有德育教育资源,充分发掘各种德育教育模式的优势,并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得以体现和运用,笔者认为,班主任有发挥这一德育角色的先天优势,并能在大学生中进行基于学生主体的、活动式的、情感参与的、励志性的大学生德育,并根据情境灵活运用和发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3]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模式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