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金融转型为突破口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013-04-29李若愚

金融视点 2013年8期
关键词:市场化利率转型

李若愚

我国经济转型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改变经济增长对于外部需求及投资需求的过高依赖;二是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从粗放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三是加快培育以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

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金融模式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依存、彼此共生的局面,形成了相互促进与强化的循环。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打破旧的循环模式。从金融领域入手,选择推动金融转型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助力器,统筹金融资源,调整资金存量与资金流向,引导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成为

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出口导向”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启的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使我国出口面临困境,而政府为应对危机而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将“投资拉动”用至极致。在已有的增长方式下,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已被推至临界点,严重威胁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具体体现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危险的房地产价格泡沫以及沉重的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同时,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再平衡对我国经济转型形成“倒逼”,而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资源、能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临近极限也使得依靠要素投入和环境透支的粗放外延式经济发展方式不能也不应该再延续。因此,经济转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也是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经济转型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改变经济增长对于外部需求及投资需求的过高依赖。二是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从粗放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三是加快培育以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和战略重点,主要包括需求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科技结构等的调整与升级。具体体现为有扶有控和有保有压,“扶”与“保”的是消费需求、民间投资、与民生有关的保障性安居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农领域、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节能环保、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等领域;“控”与“压”的是“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其他加大经济运行风险与金融风险的领域。

金融转型是经济转型的

“突破口”与“助力器”

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来看,实体经济既是金融服务的对象,又是金融持续发展的基础,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着资金“血液”,而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着社会资金配置。受金融体制惯性和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双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形成了现有的模式。其特点为:

一是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融资模式以间接融资为主导。2012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33.6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7.35万亿元,证券期货业总资产(不含客户资产)1.16万亿,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净值约2.87万亿元,债券市场债券托管总量达26万亿元,沪深两市境内总市值23.04万亿元。照此计算,银行业资产规模占金融业及金融市场存量规模的69%。近年来,随着债券融资与表外融资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明显上升,但间接融资仍是我国融资主体方式。今年上半年,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为55.7%。

二是银行业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导。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4.9%、17.6%和15.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分别是工、农、中、建、交五家,均为国有银行。

三是银行业形成了以抵押担保物为防范风险主要手段的信贷文化,形成了以利息净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2011年银行业净息差约为2.8%,处于国际中等水平。可见,规模扩张是驱动我国银行利润高增长的关键。因此,我国银行业发展长期延续了以高资本消耗为代价进行资产(信贷)规模扩张的“增长导向”型模式。各家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都表现出一定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

在这一金融模式下,社会资金主要通过银行配置,必然倾向于流向资金需求量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以满足银行的“增长偏好”。而银行的国有性质使得银行业信贷投向也具有“国有+政府”的特点。以抵押担保物为防范风险主要手段的信贷文化和以利息净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则造成银行低效率的信贷规模扩张以及信贷资金配置不合理。体现为,信贷资金集中流向低效率的国有企业部门,流向具有抵押担保物的房地产领域和地方政府基础投资项目,而民营企业、缺乏抵押物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金融模式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依存、彼此共生的局面,形成了相互促进与强化的循环。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打破这一循环。从金融领域入手更易操作,可选择推动金融转型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助力器,先从金融领域抓起,统筹金融资源,调整资金存量与资金流向,引导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金融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已势在必行。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推动金融转型

金融转型是项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银行转型是其中的核心换节,金融体制改革则是主要手段。《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布置了两项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一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正式开始。通过先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和贴现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到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再到允许贷款与存款利率浮动并逐步放开浮动范围等一系列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年7月20日,央行宣布自即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截至目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市场上也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仍处于“上限”管制状态,存款利率上浮上限为1.1倍,贷款利率浮动已完全放开(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仍维持下浮0.7倍的下限管制),外币存贷款利率也早已实现市场化。根据国际经验,存款利率放开是一国利率市场化彻底完成的标志,过程最艰难也最有风险。存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是“最后一跳”,也是“惊险一跳”。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延续逐步推进的方式,充分考虑基础条件的成熟度与改革风险,通过渐次放开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这一过程需要审慎推进,完全实现可能仍需数年时间。积极发展市场化定价的“存款替代性金融产品”、放开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允许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将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此外,还需要及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市场化的金融保障制度与利率市场化相适应。

《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于“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提出了三类操作:一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二是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规定的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三是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相对容易操作,近年来监管层也一直在推动与尝试。第三类操作面临的体制约束更强,阻碍与问题也更多。目前,我国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在政策上是鼓励的。2005年发布的《非公有制经济36条》以及2010年发布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意见》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2012年还推出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民间资金根据有关规定发起设立或者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虽然政策上已经放开,但在政策落地方面,还缺乏细则指引,现实中民营资本更频频遭遇“玻璃门”和“天花板”。金改以后,温州曾两次申报由民资发起控股的银行,但均被退回,其中包括12家温州商会抱团拟创办“温商银行”和8家温州金融设备企业欲发起组建的“行业银行”。未来需要加快落实“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三类操作,尤其是实现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破冰行动”。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市场化利率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转型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