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模式 激活数学课堂
2013-04-29陈红红
陈红红
摘要: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渠道,如何利用其学科特点,改变传统的陈旧教学模式,激活单调乏味的课堂,成为实施新课标有效教学的关键。本文从巧设悬念、动手操作、引疑激趣等方面加于论述,列举课例鲜明,有说服力,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发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悬念;动手;引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63-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其学习的潜能将是巨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根据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题的新课标教育模式,使教学过程波澜起伏,充满情趣,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学的透彻,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1 巧设悬念 思源于疑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数学知识恰恰是抽象的、枯燥的,如果老师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不爱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精心设疑,巧设悬念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数,然后又叫学生说出一个多位数,乃至更大的数,教师立即说了它能否被3整除,如果不能被3整除的,还可以说出它除以3余数是多少。这样连续说了几个数之后,学生学习情趣高涨,都想知道教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能这么迅速地做出判断,甚至有的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去试。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极高,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就是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生疑、质疑的状态。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产生求知欲。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设计了一组练习,让学生先观察回答,再讲出理由。我先用小黑板作掩护,将一个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学生积极发言,判断正确;再将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判断也正确;最后将一个三角形露出一个锐角,答案开始不一致,我又开始露出一个锐角,答案还是不一致。我让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得出:一个三角形必须知道三个角都是锐角时,才能判断它是锐角三角形。通过设置悬念,学生积极讨论、争辩,学习的兴趣一再被激发,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2 动手操作 激发潜能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起学习兴趣。特别是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抽象问题,与小学生主要依赖于具体的事物进行形象思维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创设操作的情景,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能展开,如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这一课时,学生通过操作拼摆,得出了三种不同的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方法:
[方法一 ]将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
[方法二 ]将圆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推导过程同上。
[方法三 ]将圆剪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 ,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由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通过摆弄、操作,学生从实践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体验到成功后的快感于喜悦,增添了不少乐趣。
3 引疑激趣 求变创新
数学本身存在着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这是数学学科内涵的魅力,如能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设计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数学程序,在战士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常此以往,会使学生求知欲一次一次地得到满足,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被激活。
如教学"圆的认识"采用了一句名言:"一切平面图形中吗,最美的是圆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运用课本内容车轮,钟面,硬币激发出"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求知欲,再逐个地用均衡美,对称美,省料美的解释一次一次地满足这些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进一个"什么是圆"的探索活动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再用"圆满"一词总结全课,以鼓励成功,增加美感。
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安排了一组用眼看数,用手势表示能否被2、5整除的判断练习。练习规定,左手伸出两个手指表示被2整除,右手伸出5个手指表示被5整除,伸出拳头表示不能被5整除。练习开始了,我陆续用幻灯放出下列各数:40、41、52、60、80、85、365、100、103、87、90、1002,学生则迅速用左右手各种不同方式表示结果。学生用眼咨询看数,动脑思考,动手演示,动口说道理,学习的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效果极好。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一题多解,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由一题一解变为一题多解,扩充知识的范围,扩大学生的思维宽度,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如在教学应用题"一个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要求一年流掉多少千克水,必须知道一年有多少天。这时要引导学生分"平年"和"闰年"两种情况,得出两种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教法选择艺术》2000年版 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