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分析与对策
2013-04-29毕萨拉·阿汗
毕萨拉·阿汗
中图分类号:G623.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47-02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 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经过多年的努力,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1 双语教育模式分析
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新疆各民族生活地域基本上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南疆的少数民族呈片状分布,北疆则多呈点状分布。伊犁州是在民族成分较为复杂, 多民族杂居的地州,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如维吾尔或哈萨克语双语并行,共同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正是基于这种存在着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双语甚至多语并用区的复杂语言环境现象,决定了双语教育模式上的多样性。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模式:
1.1 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高年级完全采用汉语授课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体民族同步发展的锡伯等少数民族学校采用,部分在中小城市或城郊长期与汉民族杂居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1.2 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 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或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部分地州市中小学包括少量农牧区乡镇学校的双语教学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
1.3 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目前,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州以上 城市的民族学校,少数条件好的县城也有少量分布。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即学生使用汉语学习课程的能力;二是师资,包括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
1.4 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模式 。内地高中班的办学模式是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正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从已经毕业的内地高中班升学和即将毕业的区内初中班的学业成绩来看,比其他双语模式的学生成绩要高出许多,成为目前新疆双语教学成功的范例。
2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
2.1 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过去我们习惯使用"双语教学"这个术语,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双语教育复杂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使用"双语教育"一词, 但对二者的区别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就是汉语教学。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的学习。
2.2 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国外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平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内地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 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2.3 营造语言环境,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双语教学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 只在课堂上学而不能在其他场合使用,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少数 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由于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用汉语,但是一下课, 就又开始用母语交谈,汉语成了仅仅在上课时才能说的语言,使得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被淹没掉。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空间。
2.4 因地制宜地确立培养模式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今后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然是多种类型的,其培养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双语环境,双语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在民汉杂居地区,双语环境相对稳定,有双语基础,比较有利于用汉语讲授学科知识。在具体对策上应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 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育模式。
2.5 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
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断完善, 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渐渐懂得,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不可否认,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还需要克服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只要踏踏实实,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定会迈开大步,为提高少数民族 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