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筋急转弯中的预设浅析
2013-04-29史玮璇周琳
史玮璇 周琳
【摘 要】在脑筋急转弯游戏中,答题者对题目的理解过程是一种依赖于语境的推理过程,也是识别出题者意图的过程。在这一推理过程中,预设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从预设理论着手,通过实例分析,来阐释预设的可取消性和预设触发语在设置和回答脑筋急转弯中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脑筋急转弯;预设;可取消性;预设触发语
一、引言
脑筋急转弯是一种以问答形式出现的语言游戏,同时也是一种智力游戏,它既能测试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又能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其特点在于要求突破常规思维解决问题,题目的答案既属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目前,国内外学者从语言学角度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旨在通过实例分析来阐释预设的可取消性和预设触发语在设置和回答脑筋急转弯中的特殊作用,从而丰富预设理论与实际语言现象相结合的研究,同时为探讨脑筋急转弯提供新的视角。
二、脑筋急转弯中预设研究的理论依据
预设,又称前提、先设,最早是一个哲学概念,随后进入语言学,尤其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领域。预设,指语言交际双方已知的共有知识,或者至少是听到话语之后总能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此外,前提还与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等语境条件有关,甚至与说话人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情感态度都有关系。
预设是一种前后两个语义命题之间、为交际双方所共认的关系。因此,预设具备某些有关语义关系的特点:预设与话语中的某个词或某个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话语被逆反后,其预设依然保留;预设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语境假设本身并不具备必然的真实性或准确性,反而呈现出可取消性。预设研究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就是“预设触发语”。预设与句子中特定的词语有关,话语中某些词语或结构可以标明预设,这样的词语或表层结构形式就是预设触发语,也称前提语或预设引发项。
三、预设的可取消性与脑筋急转弯
可取消性(defeasibility),是预设的主要特征之一。预设是一种推理关系,因此,它和语用含义一样,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是可以消失的。换言之,预设的可取消性就是通过语境取消潜在预设,即将所有可能的预设情况逐个否定后出现了一个推理,进而出现一个明确表达命题,从而彻底取消原有的潜在预设。
例题1:小李乘电梯上14楼,中间没有停,用了60秒钟,下楼时中间也没有停,却用了5分钟,这是怎么回事?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下楼时,小李走的楼梯”。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即潜在的预设为:如果中间没有停留,那么乘电梯上楼的时间和下楼的时间应该是相同。然而,当语境条件改变时,原先的预设也就被取消了。下楼时,小李采用走楼梯的方式,因此,他就需要5分钟的时间。
例题2:一个警察抓住一个小偷。小偷是警察的儿子,警察却不是小偷的父亲。这是怎么回事?
在人们惯常的思维模式中,“警察应该是男性”,却常常忽略了“女警”这种情况。小偷是警察的儿子,但警察不一定是小偷的父亲,也可能是他的母亲。由于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一些事情形成了固定的观念和思考模式,构成了思维定势。脑筋急转弯的设置,就把答案指向定势思维之外,正确解答题目就需要冲破定势,转变思路。
四、预设触发语与脑筋急转弯
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是预设研究中必谈的一个概念。它是触发预设的特定词语或表达式。常见的预设触发语有各类动词、限定性或修饰性的词语。汉语中的预设触发语包括:某些动词(叙实动词、状态变化动词、评价动词等);某些副词(频率副词、程度副词等);名词性词语(专有名词和带修饰限定成分的名词性短语);某些句子成分(某些定语、状语、补语等);某些句式(“把”字句、“被”字句、违反实施的条件句);特殊的语气、语调和重音等。
预设为设置或解答脑筋急转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下文将会以动词、副词、名词性词语和句子成分作为预设触发语的四种情况为例,分析预设触发语在脑筋急转弯中扮演的角色。
1、动词作预设触发语
例题:至少要多少时间才能读完清华大学?
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真正弄清楚“读”这个叙实动词的含义。一般来讲,如果“读”和“大学”联系在一起时,它就是“学习大学课程”的意思。在这道题中,出题者就是利用“读”的这层意思来设置悬念的。出题者利用叙实动词“读”制造了一个误导性的预设,答题者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很快得出答案“读完清华大学这四个字最多需要两秒钟的时间”。
2、副词作预设触发语
例题:苹果树上有二十个熟透的苹果,被风吹落了一半,后又被果农摘了一半,那么树上还有几个苹果?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风吹落一半,果农摘走一半,那么树上就没有苹果了”。然而,题目中出现的“后”字是汉语中的时间副词作为预设触发语,它就限定了题目的预设。在二十个苹果中,风吹落了一半,就还剩下十个。果农摘走的是这十个苹果中的一半,也就是五个。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树上还有五个苹果”。
3、名词性词语作预设触发语
例题1:一只鸡和一只鹅,同时放进冰箱里,结果鸡冻死了,鹅却活着,请问这是为什么?
这道题目的答案是“因为那只鹅是企鹅”。人们在看到这个题目时,会自然而然地把问题中的“鸡”和“鹅”都当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禽。然而,这个脑筋急转弯的预设暗藏在答案中,“那只鸡是普通的鸡,但那只鹅却是只企鹅”。如果人们在思考答案的时候,能够考虑到“企鹅”这个专有名词,并把它看作是出题者潜在的预设,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例题2: 一斤白菜5角钱,一斤萝卜6角钱,那一斤排骨多少钱?
在这道题目中,出题者同样是在专有名词上做文章。解答这个脑筋急转弯时,人们往往会跟随“5角钱”、“6角钱”来回答排骨的价钱。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个细节:“钱”除了可以表示价格之外,还可以作为计量单位。一斤等于十两,一两等于十钱,那么一斤就是一百钱。所以,一斤排骨一百钱。
4、句子成分作预设触发语
例题: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那么一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
在这个题目中,“在果园里”是汉语中的地点状语成分作为预设触发语,它限定了猴子掰玉米的地点。猴子一分钟可以掰一个玉米,那么五分钟自然就可以掰五个。可是,果园里只有苹果、梨、桃子等水果,并没有玉米。所以,不管猴子一分钟能掰多少个玉米,在这五分钟的时间里,它一个玉米也掰不到。
五、结语
预设的可取消性和预设触发语,在脑筋急转弯的设置和解答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它们不仅为出题者提供了参考依据,而且为答题者提供了解题思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预设的设置决定了脑筋急转弯问题的难度。对脑筋急转弯中预设的探讨,既有利于研究这种特殊语言中的语言组织方式和逻辑等,也对一般语言的组织规律方法的研究具有反证或者强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eech,G. N. Semantics [M].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1981.
[2]Levinson, S.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崔春燕.脑筋急转弯中的语用预设[J].科教文汇,2008(2):170-171.
[4]李志.小论预设[J].科教文汇,2006(4):141-142.
[5]刘强.预设的本质及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61-64.
[6]魏在江.预设研究的多维思考[J].外语教学,2003(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