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想国》教育思想中的伦理蕴含
2013-04-29赵红欣
赵红欣
摘 要:古希腊的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其著述颇丰,代表作《理想国》鲜明的展示了柏拉图的思想。书中广泛涉及并讨论了哲学、道德、民主、国家、教育等在内的许多问题,其中教育伦理思想尤为突出。本篇主要就柏拉图的教育伦理思想展开论述,其教育伦理思想蕴含丰富,迄今仍熠放着启示的光芒,对我们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理想国》 教育伦理 善的理念
[FL(K2] 一、教育要与政治相结合,主张道德治国
柏拉图主张教育要与政治紧密结合,培养哲学王,这是他教育伦理思想集中体现的一个主要方面。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一方面从希腊历史上各种奴隶主国家整体崩溃的反面教训中,强调治国者本身必须是道德高尚的;另一方面,又强调统治者必须抓好教育和道德教育。
第一,柏拉图主张道德治国。依次考察了古希腊历史上奴隶主国家的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专制政体。认为这四种政体一个不如一个的原因就在于人性和道德的堕落。政体不同就像人性不同,人性有若干种,政体也有若干种,国家是由人组织而成的,国家如何,政体如何,是由国人的品性决定的。柏拉图的亲身经历使得他看清了道德治国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备受统治者的重视,在当时也引起了强烈地轰动。
第二,柏拉图认为智慧是统治者的美德,统治者最大的责任是抓好教育和道德教育。柏拉图极端重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原因一是他的人治思想,只有培养一批品行优秀的统治者,才能建立一个公正的国家。国家是否理想关键在于能否造就理想的国家统治者,这对于建立理想的国家制度和政治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统治者必须以智慧为目的,而学习有利于统治者们完成政治权利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二是哲学认识论上的“心灵转向说”的观点。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洞喻”,说明只要通过艰苦努力和学习,人的心灵是可以由对可感世界的认识,达到对可知理念世界的认识的,然后把握善的理念。三是柏拉图自己的实践。他半生坎坷,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选择了创办柏拉图学园,通过教育培养人才以实现其理想的道路。人民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优秀的国民,则各行各业都能安分守己而不乱。真正的政治家,不以修订法律为要务。不良之国,有法律也无用;完善的国家,人民有了良好的教育和品德,自然能够遵守法律。
第三,柏拉图认为统治者应该建立良好的国家教育制度,统一管理国家的教育事业。他主张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办理,由国家控制,教师应该由国家统一聘请,教什么内容应该由国家审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培养出建立正义的理想国所需要的不同阶层的人才。他认为国家应该建立在正义的原则之上,柏拉图把居民分为三等:哲学王、军民、手工业者和农民。因此正义的国家需要三种美德:少数统治者应有智慧;军人要勇敢,具备辅助统治者的能力;而一般贫民则应具备节制的品质,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柏拉图这一思想同其政治思想紧密联系,他把教育作为实现其理想国的工具。因此他提出教育应是国家的事业,教育管理权应该归国家所有。柏拉图的城邦教育还提倡男女平等,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奴隶除外),都应从小受到强制性的教育。
第四,柏拉图最为鲜明的观点就是他主张培养哲学王,让哲学家来统治国家。他用充满了神话寓言色彩的“心灵转向说”描述了“哲学王”的培养过程,可谓希腊哲学和教育思想的皇冠。他的这一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苏格拉底的一些思想,符合当时政治专业化、知识化社会分工理论的要求。解决道德善恶问题固然是知识,但必须首先认识到宇宙本质和知识的真伪。他的这种教育思想也存在一些纰漏,即主张对极少数有潜力的奴隶主贵族子弟施加精英教育,使其成为哲学家。
二、重视音乐和体育,并赋予教育以道德伦理的内涵
以音乐陶冶心灵,体操锻炼身体。柏拉图对此也很重视,把他们作为初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柏拉图规定教育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音乐,二为体育。塑造“精神与魄力”兼备的理想人格,音乐要先于体育,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
柏拉图的音乐是指广义的人文教育,泛指艺术及文学等各个方面,包括了诗歌、神话故事、舞蹈、音乐、绘画造型艺术等。他提出的教育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主张受教育者应该德、智、体和谐发展。他提倡早期教育, 是最早提出胎教的人。按照他的主张, 儿童受学前教育应该愈早愈好, 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主。一般说,儿童在不能参加体育运动之前就听成人讲文学故事。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格,使人辨别美德。那种淫秽、卑劣、颓废、荒谬可怖的故事传说,以及荷马的诗歌应一律废除。应教人节制、勤劳、勇敢、虔诚和公正。军队更需要有振奋精神的歌曲,以鼓舞士气。
《理想国》在论述体育教育时, 很多是在和音乐教育的对照中说明的。体育在于强身,培养坚毅、吃苦耐劳和勇敢的精神。护卫者必须从童年起就接受严格的训练以至一生,单凭一个好的身体, 不一定能造就好的心灵好的品格。相反, 有了好的心灵和品格就能使天赋的体质达到最好。最好的体育与理想的音乐文艺教育相近相合, 这是指一种简单而灵活的体育, 尤其是为了备战而进行的那种体育锻炼。身体上的完善,不能使品格完善, 而高尚的品格, 才能使身体完善。复杂的音乐产生放纵, 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至于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 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年轻人接受了前述简单的音乐文艺教育的陶冶, 养成了节制的良好习惯, 他们显然就能自己监督自己了。柏拉图认为, 音乐和体育都要对青少年( 未来的城邦护卫者) 的心灵提供训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
三、柏拉图教育伦理思想的目的:善的理念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理念,且可以通过知识教育来实现“善”“正义”“美”这一最高的理念目标。他指出,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使全国人民皆能敬神、孝亲、爱友。他在教育思想中所确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教育是为了培养符合其理想国需要的哲学家。
柏拉图的教育伦理思想是其理念论的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把理念看作是客观实在的独立本体,整个世界的“影子”。可感世界只能产生“意见”而不能形成知识,而只有理念是理性的认识对象,对理念的追求,才能获得真知识,达到真理,达到善。善的理念是理念世界中最高的理念,它是构成现实道德善的根源。不仅如此,善的理念还是使人具有识别善恶能力的本体。《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这个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理念。正如我们前面的比喻可以把光和视觉看成好像太阳而不就是太阳一样,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真理和知识看成好像是善,但是却不能把它们看成就是的善”。可以看出,柏拉图把理念看作是事物的本体,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也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的,他的理想国同样也是把对善的理念的追求看作是最终目标。
教育是实现善的理念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教育实现善的理念不是“无中生有”,即不是把理念从外向内灌输,而是基于一定的品德的基础之上,教育是对人本身所具有的实现善的理解能力的发掘。“去伪存真”,实现心灵转向,发现灵魂中本身具有的善德,这就实现了对善的理念的追求。“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教育的作用就是发现灵魂中本身所具有的善,从而使人实现心灵转向。“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一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整个身体不改变方向,眼睛是无法离开黑暗转向光明的。同样,作为整个的灵魂必须转离变化世界,直至它的‘眼睛得以正面观看实在,观看所有实在中最明亮者,即我们所说的善者”,“于是这方面或许有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即一种使灵魂尽可能容易尽可能有效转向的技巧,它不是要灵魂中创造视力,而是肯定灵魂本身有视力,但认为它不能正确把握方向,或不是在看该看的方向,因而想方设法努力促使它转向”。
总之,《理想国》作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一部巨著,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教育伦理思想也极具特点。柏拉图从性本善的理论出发,提出教育就是去发现人们思想中的德性,追求善的理念,为此,就应用富有道德意义的教育内容去感化教育对象。从个人来说,个人也可以用理性控制激情与欲望,节制不合理的欲望,实现个人的正义。柏拉图的教育伦思想反映了他作为奴隶主统治阶给成员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但是,由于其理论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虚幻的理念基础之上的,他的这种力图以道德教育治理国家的思想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柏拉图关于教育内容与目的的论述也是对我们今天极富建设意义的。提出应该重视文艺作品等内容的道德性,重视这些作品对儿童的影响,应净化这些文艺作品的内容,抛弃不道德的文艺作品,代之以有道德内容的作品去教育人。他强调治国者必须要有较高尚的道德品质,对我们今天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也具有启发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如何进行道德建设与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可以说,《理想国》作为一个思想宝库,值得我们从各个方面去挖掘它、借鉴它,使它在今天散发出思想与智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柏拉图著,郭斌、张竹民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版.
[2]黄伟合.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1,(1)版
[3]高雅,曾金山.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比较[J].科学纵横,2008,(1).
[4]赵华明,杨胜.试论教育在“理想国”构造中的作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3).
[5]涅尔谢相茨著, 蔡拓译, 董果良、赵振福校, 古希腊政治学说[M].商务印书馆, 1991.
[6]舒易红.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