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秦腔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职能
2013-04-29张宗让
张宗让
秦腔打击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创新、积淀,现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不仅能充分为舞台表演提供辅助,而且能独立的完成表情达意的功能,其强烈的节奏,炽烈的音响,渗透于演员的唱、念、做、打、舞等各个表演环节,在戏曲乐队中,具有指挥、领奏、伴奏、造型等多种职能。本文就秦腔打击乐的主要职能,作一探讨。
一、指挥职能
在戏曲舞台演出中,司鼓不仅是一名伴奏者,更是一名指挥者。司鼓(打击乐)要掌握舞台演出的调度、节奏、情绪,是整个舞台演出的实际控制者。秦腔打击乐的指挥职能,主要表现为,
其一:打击乐有许多开场锣鼓,如“南瓜蔓”、“湖广锣”、“十样景”、“爆落锤”“四锤开场”“串子开场”等。其职能是告知舞台演出各部门和广大观众,舞台演出即将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
其二:演员的上下场和管弦乐队的伴奏,以及舞美队的操作,皆由打击乐来引导和控制。在传统的舞台演出中,开场锣鼓结束之际,也就是演出大幕(物美队操作)开启之时,标志着戏曲演出正式开始。演员的上场或下场都是在打击乐的引导下进行的,如“豹子头上场”、“四击头上场”、“擂锤上场”、“毛子头上场”、“倒八锤上场”,又如“倒四锤下场”、“一串铃下场”、“列锤下场”等,就是由打击乐引导、辅助着演员舞台表演的全过程。管弦乐队更是在打击乐(司鼓)的引导、指挥下发挥着伴奏功能。无论是管弦乐队的唱腔伴奏、背景音乐,还是问奏曲的演奏等,它的起、收以及演奏过程中节奏、情绪的变化起伏等都是在打击乐(司鼓)的控制下进行的,这也就是板头铜器或曲牌锣鼓的职能。如板头铜器“大塌板”、“三锤拦头”、“八哥洗澡”,再如曲牌锣鼓“三眼腔”、“普天乐”、“花梆子”、“杀妲己”等。当然,在现代的演出中,特别是新创作剧目,由于西洋管弦乐的加入,乐队的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打击乐(司鼓)的部分指挥职能被乐队指挥代替了,但也仅仅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乐队的指挥不可能完全替代司鼓(打击乐)的指挥职能。
其三:司鼓对戏曲演出的指挥是全方位的,包括舞美队在内。舞台演出大、二幕的开合,都是在打击乐的控制之下进行的,并且舞台场景、前台道具的摆放都要在打击乐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伴奏功能
一般来讲,戏曲乐队属于伴奏乐队,从属于演员的表演,是为演员的舞台表演服务的。打击乐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嬗变中,随着舞台实践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升华,已经形成了自己为舞台表演服务的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范。这种规范(程式)已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和接受,也为演员创造角色提供了便利,如动作铜器。先看“豹子头类”铜器。各种“豹子头”的用途不尽相同,如“单豹子头”可用于各类人物的上场、说诗、表功、念白、表演等,演奏时情绪比较平稳、中庸,节奏不疾不徐;“双豹子头”常用于剧种大人物上场、说诗、表功、念白、表演等,演奏时情绪比较激昂,气势宏大,节奏较快;“小豹子头”则用于旦角、文生一类人物上场说诗时,而且仅用干鼓、牙子领奏,表现的情绪徐缓、文静。再看“五锤”类铜器。“慢五锤”多用于配合大人物进门、出门、叩拜、归坐等表演动作,表现的情绪徐缓端庄;“紧五锤”多用于须生、净角等人物快速念白前或念白中垫奏,节奏较快,表现的情绪紧张且稳重;“小硬五锤”常用于小生、小旦、小丑、酒保、差人等人物上下场、进出门,或说诗、念白前,表现的气氛比较轻快。同时,板头铜器、曲牌铜器的使用也有严格的规范,有男女、身份、年龄、性格(行当)之别,一般不能混用。
秦腔打击乐为演员的舞台表演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创造。同时它规定、约束着演员的表演,也就是用什么样的铜器,就要有什么样的舞台表演。因为打击乐自己本身也有节奏、时值、情绪等的限制,演员和打击乐是相互协作、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造型功能
陈幼韩先生在其戏曲理论专著《戏曲美学探索》中谈到“器乐美”时说,“戏曲器乐(不论是管弦乐还是打击乐)……积极地参与艺术形象的塑造,从内到外,都成为那形象的本身。”其造型功能主要表现为:
1、造景。大凡演员上场,都是用打击乐引导或在打击乐演奏中登场,打击乐所演奏的曲目,是由剧情所规定的,参与舞台形象的塑造:如果是打击乐战鼓咚咚,锣鼓齐鸣,那营造的一定是战场、杀场气氛,即将上场的演员必是武将或监斩官员,如一般的武戏“挡子”、《窦娥冤·杀场》;如果是堂鼓边奏再加一两声吊叉弱奏,那表现的一定是萧杀的夜景,如《周仁回府·夜逃》;如果打击乐演奏的是“小锣一串铃”,那即将上场的肯定是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或是诙谐幽默的小酒保。
打击乐的造景,就是渲染气氛,营造舞台表演环境,使观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其声,如见其人。”使戏曲表演这一虚拟、写意的艺术形式变得真实、具象,使演员更易入戏,使观众更易入迷。
2、造情。“一打节奏,二打感情”。打击乐是伴奏,戏曲表演离开了打击乐就不是戏曲。如:打击乐用“一串铃”把小姑娘送上场,她不用开口,观众就已对这个人物形象了解了大半。戏曲离开了乐队(特别是打击乐)的伴奏,就显得很不完整,没有神韵,没有了灵魂。加入打击乐的伴奏,戏曲的表演才会显得活灵活现,形神具备。
试以秦腔打击乐中部分铜器运用为例。“四击头”一般用于武戏的动作表演,但更多地运用于亮相,而且文戏武戏皆用,如《三对面》结尾包公亮相用“四击头”,使人物形象显得高大雄伟,气宇轩昂;“乱砸”一般用于剧中人思想紊乱、惊慌失措、受刑疼痛等表演动作,或表现武戏中败军慌乱、丢盔弃甲之势。又如,《豆汁记》金玉奴下场去为莫稽取豆汁时用“一串铃”,由慢渐快,打出了此时金玉奴因爱慕莫稽而怕他走掉,不得不拿豆汁为他充饥的复杂心态。“一串铃”的运用也进一步体现了金玉奴娇小天真,活泼可爱的艺术形象。再如,《芦花荡》、《单刀赴会》中“亮铙钹”的运用。《芦花荡》中张飞两肩一耸,脖子一歪,双手把鬓须一捋,“亮铙钹”“仓才才才……”张飞傲慢、桀骜不驯的形象耀然而出;《单刀赴会》里关羽马步蹲裆,左手捋髯,右手背刀,“亮相”,“亮铙钹”“仓才才才……”关羽雄伟高大,威武不屈,义无反顾的艺术形象,立刻体现了出来。但如果没有这些打击乐音响效果的陪衬,正如陈幼韩先生所说“离开了打击乐,水袖、髯口、翎子、马鞭、刀枪把子……全都成了玩物或废物。所有的舞台表演,全都显得空了、傻了、假了……可是一旦出现了打击乐,整个舞台便立刻生机勃勃,洋溢着感人的生活气息,充满了魅人的艺术光彩,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扮,全都活了起来。有它则一切真,无它则一切假。”
综上所述,秦腔打击乐具有指挥、伴奏、造型等功能,是秦腔表演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剧目演出的始终,融汇于演员的身段、唱腔、念白、做、舞等表演各个环节,与秦腔艺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应该深入研究,继承创新,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使其在舞台演出中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