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胎龄生长发育迟缓84例临床分析
2013-04-29张颖
张颖
【摘 要】目的:通过对84例定期保健的不同胎龄0~2岁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的体格发育评价的分析,探讨不同胎龄生长发育迟缓儿童发病相关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将儿保门诊诊断的84例0~2岁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按胎龄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按儿童系统保健规范进行保健管理,定期测量身高、体重,比较两组儿童体格发育变化。结果:两组儿童生长迟缓发生年龄段不同;经过定期保健在24月龄时体重、身高均值均达正常范围,早产儿组在12月龄后身高增长优于足月儿组。结论:生长发育迟缓儿童通过定期儿童保健可通过追赶性生长使身高达到正常范围,早产儿组的身高增长速率优于足月儿组,应加强足月生长迟缓儿童的身高保健。
【关键词】不同胎龄;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保健
生长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发育偏离正常,身高小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正常参照值的中位数减去两个标准差或低于第3百分位以下者[1]。早产、宫内发育不良等是2岁以前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常见病因,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乳汁喂养的1~12月小儿,1岁后发生发育迟缓的几率增加,且干预效果相对较差[2-3],因此应重视发育迟缓患儿的身高保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减少矮小症发病率,改善最终身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儿保门诊诊断的0~24月发育迟缓儿童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分析出生时一般情况和生后3月、6月、12月、18月、24月的生长发育水平,评价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儿保门诊建卡并定期体检的生长发育迟缓儿童84例为研究对象(除外甲低、21-三体综合征等遗传内分泌疾病患儿),按照胎龄分为足月儿组(≥37周),早产儿组(<37周)。其中足月儿组44例(男:33例,女:11例),早产儿组40例(男19例,女21例)
1.2 方法 按照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要求对入选儿童进行保健指导,收集入选儿童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重、身高测量数据(测量均由专人在相同设备上完成),并绘制生长曲线图。体格发育评价标准采用中国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标准,比较两组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体格发育水平有无差异。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指标平均水平用x-±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生长曲线图,足月儿组47.73%(21/44例)在6~12月龄出现身高偏离,早产儿组生长迟缓多出现在生后3月内,占95%(38/40例)。
2.2 两组出生时一般情况比较,结果详见表1。
2.3 两组不同年龄段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结果详见表2。
3 结论
①两组儿童生长迟缓发生时间段不同:足月儿组多在6~12月、早产儿组多在0~3月。②两组儿童6月前喂养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组母亲的文化程度较足月儿组低。③随着月龄增长,早产儿组的生长速率优于足月儿组,身高水平从12月龄起高于足月儿组。④24月龄时,早产儿组的身高均值超过了P10水平,而足月儿组的身高均值介于P10~P3之间[3]。
4 讨论
目前,对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多集中在新生儿期,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儿童在营养摄入、行为习惯培养、家庭环境等作用下,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极好的控制。2003年上海市城郊两区整群抽样6~18岁儿童青少年矮小症患病结果为3.26%[4],山东潍坊吴茂萍等的研究显示通过对有生长偏离高危因素的儿童给予早期干预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5]。本研究显示,两组84例儿童均参与了定期儿童保健,通过保健指导,如6月前正确的母乳喂养,食物转换期给予合适的富含蛋白的食物,长期补充维生素D及适量钙剂,促进大运动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等措施,完全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的骨骼健康,在24月龄两组儿童身高均值均达到了正常范围。在定期儿童保健过程中,早产儿更受关注,如从出生后就开始指导母乳喂养及使用母乳添加剂,添加早产儿配方奶,定期补充维生素D、铁剂,开展早期综合发展,因此早产儿虽然在出生时体重、身长均较足月儿低,但在1岁以内就能通过追赶性生长获得较为满意的身高,24月龄时身高均值达到正常人群P10以上水平。
本研究发现足月儿组出生体重为人群P3~P10的占45.45%(20/44例),6~12月龄发生生长迟缓的占47.73%(21/44例),且到24月龄足月儿组的身高均值处于人群值的较低水平(P10~P3),分析原因可能与婴儿在6~12月食物转换及断离母乳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蛋白类食物摄入不足及反复感染等有关。
因此,应重视婴儿在6~12月龄食物转换期的保健工作,包括进食技能的学习、及时地添加半固体食物、实时改变食物质地、将食物转换的知识及时传达给父母,开展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综合防治,及时接种疫苗,特别对足月宫内发育迟缓的儿童,更应早期建立高危档案并进行管理,发现并处理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及早进行早期干预对改善患儿最终身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黎海芪,毛萌.儿童保健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86
[2]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200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9
[3]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首都儿科研究所及九市儿调协作组.中国儿童生长标准与生长曲线[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36-130.
[4]程若倩,沈水仙,屠月珍等.上海市城郊两区整群抽样6-18岁儿童青少年矮小症患病率调查[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1):5-11.
[5]吴茂萍,蔡坤,程振莲等.180例儿童生长迟缓因素分析及干预[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8):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