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爱情
2013-04-29staiyang
staiyang
中午给家里打电话,妈妈说:“你奶奶还是要去老头那儿。这老太太,八十多岁了,比年轻人都活跃,让村里人怎么看!”有邻居在我家唠嗑,在那儿七七八八地笑。
说的是奶奶恋爱的事儿。
奶奶定的娃娃亲,定亲时三岁,得别人抱着她磕头。十岁时在山上放猪,爷爷也在放猪,大人指着爷爷对她说:“喏,那就是将来你的外人。”她看了一眼,赶着猪就跑了。
十七岁嫁到爷爷家,新娘子不许下地乱走,男人们在堂屋里吃饭。她小心地欠着身子,朝长凳上瞅一眼,“长得还不赖,大眼睛,长眼毛。”
结婚后三年没开怀,后来生了个儿子,长到三岁夭折了。“我不信他真死了,放在炕头上,从头到脚地搓,人家都说不行啦,你看那小雀儿都软啦,扔院外头吧。我一看,可不是么,不行了。”
那时她才20岁,没日没夜地想念自己的孩子,站在苹果树下摘苹果,心里想着这树怎么就能结出这么多果子,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
直到生了大伯,才一点点儿地释了怀,紧接着姑娘小子的又生出四个,然后我们这一辈也出生了,再然后,爷爷出了车祸去世。我在炕上钻柜子玩儿,院子里的喇叭一直响着,人声鼎沸,她坐在炕上,不说话。
我长大后,我妈跟我唠叨家里的事,说:“你奶奶,十村八村挑不出一个来,一个字不识,能从大连跑到青岛,把正当兵的老爷子给追回来,非得把人放在眼前守着。老大(我大伯)去世的时候,当妈的眼泪都没掉,还有闲心喝口白酒。”
但是我知道她不是这样的,她害怕爷爷当了兵再也回不来,所以纳了十多双鞋垫,做了好些袜子,带过去,住了半个多月,把人领回家。她也不许自己的三个儿子去当兵,“几天看不着我想他们想得难受,去当兵?那可不行,谁爱去谁去,可不能让我的儿子去。”大伯自杀的时候,她60来岁,白发人送黑发:“眼看着我就要过去了,那怎么办?还得活呀,我就喝口白酒压一压。”
东北的农村老人有这样一种流行,如果另一半去世了,那么可能会再找一个老头或老太太接着过,称为“找老伴儿”。大伯去世后,奶奶就改嫁了,先后找了三个老伴儿,离开儿女20多年,村里人对此议论很大,她置若罔闻。我有时去看望她,看她和别人玩小牌赢钱,走时她总塞钱给我打车,我不要,她就从两个裤兜里掏出好多赢来的毛票,大声说:“你拿着,你看我有钱。”顶着一头白发,笑得天真。
直到去年,她觉得自己身体不好,害怕等到完全不能动弹时儿女们会不要她,于是决定回来。她的老伴儿,我叫二爷,死活不同意,向她哀求:“以后家务活都由我来干,我伺候你,你要觉得这房子不好咱们重新盖房子,存款都给你管。”
奶奶还是回来了,但她心里惦记着二爷,还偷着回去过一次,嘱咐二爷买玉米种子。老头儿害了相思病,在打给我爸爸的电话里哭诉:“你们做儿女的不能这样,你们没有权利干涉我们,我们一起过了10多年了,你妈人回去了,心还在我这儿,我能对她好。”
我妈当成笑话讲给我听,我心里一紧一紧,说:“要不让奶奶回去吧?别让两个老人这么难受。”
我妈不同意:“有哪个老太太八十多岁还这么折腾,都赶上唱戏了,村里人笑都笑死了。”
于是就这么过了一年,奶奶做了最后的决定,她要回去,直到百年,二爷说给她留好了墓,两个人一块儿的那种。
我在电话里对妈妈说:“让老太太回去吧,我抽空经常去看他们。”
她有着让我望尘莫及的生命力,在经历丧子丧偶之痛以后,并没有按照一个农村老人的方式按部就班地活下去,而是充满热情,一次次追求爱和自由,她对伤痛仿佛有着天然的复原能力。在八十多岁的时候,依然敢于作出选择。如果说我身上还有一点点不甘沉溺于现状的特点,那么,一定来自于她的血液。
祝福他们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