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改变城市 人文关怀中的价值创造

2013-04-29洛凌

今日楼市 2013年8期
关键词:摩天大楼设计奖开发商

洛凌

未来,中国城市建筑如何发展?中国城市人文环境改善和区域价值如何提升?建筑师生存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以及城市化后果将会如何?楼市传媒作为房地产专业媒体,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去呼吁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为中国建筑赢得尊严。

楼市传媒“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意是针对中国近年大量涌现的以商业形式开发建造的建筑物和居住社区,评选出对于中国城市人文环境改善和区域价值提升具有杰出贡献的代表性项目和青年建筑师。该奖项不仅仅局限于评奖活动,还将把评奖扩展到诸如通过展览、论坛等形式把优秀的建筑介绍给公众,我们希望将这种建筑的审美教育和文化建设真正融入城市化的进程中,并对建立中国建筑独特的价值体系有所影响。

高速发展下的博弈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建筑设计驶上了行业成长的快车道。根据《2013~2017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06~2010年间建筑设计行业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行业完成合同额合计3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4%,五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70%。2010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合计38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53%,五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37%。

短短十多年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乃至二线城市已经平地而起了诸多超高型建筑。中国城市化的惊人效率,让人感觉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开发商和建筑师应有的博弈也在追求中国速度的同时有所丧失,一些建筑师常常只将房地产商的指令原封不动地搬到图纸上。哈佛大学有研究者计算过,中国建筑师的效率是美国同行的500倍;尽管他们非常忙碌,他们在设计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却只有美国同行的1/500。

“中国的建筑师还不醒一醒,被打倒的并不是开发商,他们将更多地请外国的建筑师来提供更好的服务。找不到饭碗的只能是睡着的人。”任志强毫不客气地向国内建筑师发出警告。“没有建筑师的笔,再有‘钱力的开发商也不可能建房。如果所有的建筑师都能对抗这种破坏城市建设的‘钱力就不会有破坏的结果,也就不会有许多建筑的遗憾了。不管怎么批评开发商,都不可能推托建筑师的责任。”任志强说。

“其实我们很冤的,材料不是我们定的,开发商自己有团队去选料、施工,我们也无法全面地把控,开发商找来监理就完事了。”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兼建筑部主任程之春说,“目前为止,中国建筑师在图纸上是不能出现材料品牌的,只能选择材料品种。即使是这样,有时候开发商还是会干预材料品种的选择。因为他付钱,话语权自然就大。”程之春直率地表示“他们给我们饭吃”。

“现在绝大多数开发商要抓进度、抓时间,感觉他是大爷,朝南坐。”程之春强烈感觉到这与国外建筑设计行业的不同,“国外建筑设计师得到的尊重更多,建筑师可以推荐选定材料,开发商付钱。同时设计费更高,责任也更大。在对建筑方案原创意图的坚持、建筑用材的选定等方面,国内同行没有境外设计师那般的自由和权利。”

谈到建筑师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时,任志强坦言:“开发商与建筑师不是冤家,应为一个合作利益共同体,问题是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有的开法商会要求更高的容积率,但一定是一个规划能批准的容积率,也有的开发商在减少容积率而创造环境。提高开发商的素质也是建筑师的责任,否则建筑师就永远要屈从于‘钱力。”

中国本土建筑师、2012年成为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的王澍认为,建筑师把自己定位成专业人士、服务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中国的发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那么大,为什么没有人愤怒?这是因为建筑师普遍不思考,他们是这个社会潮流的同谋。未来建筑师的生存方式会不会更好,我不敢说。但是会更多元,有更多的独立性。”

中国成为国外大师的“试验田”

“谢天谢地,现在世界上在建的摩天大楼里还没有宣称要超过哈利法塔的。”2012年1月,香港巴克莱资本的咨询报告曾如是感叹。但仅仅过了不到半年,中国长沙就爆出了要建造838米的“远大天空之城”的消息,这比哈利法塔还要高10米。不仅如此,《2012摩天城市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共有10座城市欲建设总高超过美国第一高楼——541.3米的纽约新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

事实上470座摩天大楼已经矗立在中国大地上。这与全球摩天第一大国——美国现有的533座相比还略显逊色,但胜负正在逆转。《2012摩天城市报告》还显示,目前中国在建摩天大楼还有332座,另有516座已经完成土地拍卖、设计招标或已奠基,而美国在建及规划的摩天大楼只有30座。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以1318座超过152米的摩天大楼总数傲视全球。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弥漫着一股‘攀高斗富、‘崇洋贪新之风,什么样的建筑外形奇特、什么没见过,就上什么,不顾风险有多大、投资有多大、浪费有多大,也全然不顾与周边的人文环境是否协调。”建筑及艺术评论家、自由撰稿人方振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在方振宁眼中,央视的新大楼就是贪大求异的一个实证。“从外观上看,央视大楼由两栋倾斜的大楼作为支柱,在悬空约180米处分别向外横挑数十米‘空中对接,形成‘侧面S正面O的特异造型,标新立异、奇形怪状。有必要再盖一座不伦不类的‘洋楼吗?”

“我们不知道荷兰建筑设计大师雷姆·库哈斯和奥勒·舍仁从央视大楼中获取了多少设计费,但不禁想问:为什么要选用外国人的方案?‘秦砖汉瓦难道真的敌不过‘洋设计?为什么要选用这么怪异的外形?难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CCTV的形象和地位?难道国内就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央视大楼?”方振宁质疑说。

近几年,媒体屡屡批评中国已经成为外国设计师的“淘金地”和“试验田”。据方振宁介绍,上海每年的建筑市场高达千亿元规模,五十年来建造了6亿平方米的建筑,然而只有少数出自国内设计师之手,而国外设计师报出的都是“天价”,并且要的都是“大头”。

据称,法国建筑设计师安德鲁设计的北京某建筑,总投资概算为26.88亿元人民币,安德鲁设计师事务所竟然得了总造价的11%,完全冲破了我国建筑设计业关于大型建筑的设计费不能超过总造价3%到4%的行规。更夸张的是,安德鲁只是提供了一个设计概念,所有的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都是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完成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院士对此认为,国外的建筑师在中国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并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那些张扬地位、扬名立万的建筑作品往往受到亲媚。“一个建筑并不是不考虑美观,但花多大的代价得到什么样的美观,以及是不是只有唯一的途径才能得到美观,我们对此表示怀疑。建一幢房子就得50亿元甚至还要追加投资,50亿元是个多么了不得的数字,中国现在并没有富得不在乎这50亿元。”

美国罗格斯大学摩天经济研究专家杰森·巴尔认为,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带来了“摩天热”,通常是由于信贷宽松、对房地产市场的乐观、政府政策以及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如果说纽约和芝加哥的经验有什么可供中国借鉴的话,那就是开发商建造了过多的摩天大楼,接下来的许多年里摩天大楼的租金会下降,摩天大楼的数量增长会趋缓。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表示,摩天大楼只是一种城市缩影,官员们认为这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他们有资源、有权力,但偏偏不懂空间,不理解城市空间。学者们和设计师更多关心的是设计费和项目费,所以中国的城市也就沦为了被人肆意摆弄的模型和沙盘。但最终的结果将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比如摩天大楼的封闭带来的城市空间割裂。“要知道崩溃是一个过程,它不像地震会在猛然间爆发,城市是会慢性中毒的。”

为中国建筑赢得尊严

“大的地标性建筑、第一高楼等都是典型的商业社会里非常浮夸的现象。这是对自己的文化、生活缺乏信心,才会这样。越有自信的地方越是不需要地标,因为他就生活在那里。” 王澍说。

很显然,当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已经失去了自信,因为城市化快速发展所虚构出的“人造归属感”仅仅是一种刺激。“该有的硬件我们已经都有了,但是我们的软件很差。城市都是车行的城市,人找不到可以好好走的路,都是给车走。其实参考全世界,这样的失败先例很多,西方一些大城市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实行改善,我们还在重蹈覆辙。”对此,王澍不无忧虑。

未来二十年,中国城市建筑如何发展?中国城市人文环境改善和区域价值如何提升?建筑师生存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以及城市化后果将会如何?作为媒体,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去呼吁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为中国建筑赢得尊严。

“中国房地产近二十年快速发展,开发建造的建筑占全球总建筑规模一半以上,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商业形式建造的建筑以客观评价,对那些确实对城市建设发展具有人文和社会价值贡献的地产建筑以及它们的开发者、建筑师给予肯定,进而对中国庞大的房地产建筑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楼市传媒董事长、“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策划人蔡鸿岩表示。

在楼市传媒成立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楼市传媒与2013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正式签约,成为其房地产传媒领域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承办2013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中“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的论坛、展览、评选等环节。至此,楼市传媒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强强联手,开创中国房地产建筑设计、中国青年建筑师评选之先河。

正在紧张筹备中的“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 论坛、评选、展览系列活动还未正式启动,便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蔡鸿岩说:“近年来,房地产商业奖项比比皆是,我们不希望‘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的选评沾上任何的商业色彩,候选项目均来自全国城市的既有建筑或即将完工的建筑,无论业内外都会对此有实际的体验,从而做出客观的评价。我们希望通过此项评选,与开发商、设计师携手,为城市建筑、城市人居中的人文关怀创造更大的价值。”

据了解,“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是北京国际设计周从2009年创办以来设立的首个房地产行业专项奖。该奖项是从今年开始加入北京国际设计周“房地产设计消费季”的首个房地产建筑单元板块,由评奖、论坛和展览三部分组成。“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评选活动的口号是“设计创造地产价值”。意是针对中国近年大量涌现的以商业形式开发建造的建筑物和居住社区,评选出对于中国城市人文环境改善和区域价值提升具有杰出贡献的代表性项目和青年建筑师。今年评选、论坛、展览的主题为“人文关怀中的价值创造”。

蔡鸿岩介绍,“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评委阵容强大,包括建筑评论人、专业媒体人,知名社会学者、专家及地产策划人共同参与评判。2013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楼市传媒除参与评选“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外,还将举办以此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届时将邀请房地产界著名人士与建筑师展开高端对话。“D21中国建筑设计/青年建筑师奖”作为专项奖纳入北京国际设计周体系,为设计师们搭建了近距离与国际大师、房地产企业沟通交流的机会,将进一步提升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的含金量,对设计师设计、实战、影响力三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提供了国际化、系统化的提升途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促进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

“D21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展览板块,将与主宾城市荷兰阿姆斯特丹“面向2050”展览以联展方式举办,主题为“中国未来居住”。本次参展作品为房地产开发商设计的针对未来中国城镇民居的建筑项目或设计方案,展览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城市生长”和“人类的智慧”。展览期间还将组织设计师与开发商进行一系列对话活动,对于城市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猜你喜欢

摩天大楼设计奖开发商
THE SKY’S THE LIMIT
C-IDEA设计奖入围作品选登
C-IDEA设计奖入围作品选登
红点最佳设计奖
开发商瞄上了长租公寓
2015pentawards 包装设计奖
开发商的户型图您真的看懂了吗?
那些年,行贿的开发商们
超炫的摩天大楼
还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