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数学兴趣在于培养
2013-04-29李英
李英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的教取决于学生的学,在一节课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难以发挥。所以,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只有学生的深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质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一、“布谜”导入,悬念结尾,激发求知欲
1.新课导入,以“谜”激情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力图使之情趣化。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在导入新课环节设疑:“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与能被2、5整除的数同样有一定的特征呢?”然后出示一些3的倍数,如12、57、312等,由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当他们无法从这些数的个位上找到特征时,我又用“布谜”的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上面例举的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把312换成213、123、132、231让学生检验交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这时,学生惊奇的发现,这些数仍是3的倍数。这样,学生便会怀着迫切的求知心情进入新课,并且积极思考起来。
2.结尾留悬念,激发求知人欲
新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可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而不作解答,以给学生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促使学生去思考发现,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例如教学了“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之后,经过基本训练,综合训练,临下课前,出示“比较11/12和6/7的大小”这道题,学生感到困惑不解。老师提示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开始脑筋,转化为今天学过的内容来解答。通过质疑问难,既为新知的教学做铺垫,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为尽快品尝成功的喜悦而展开假造性思维的翅膀。
二、假设情趣,激发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悦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情趣。如教“相遇问题”时,教师先请两位同学从教室的两地面对面走来,问学生:“这两个学生是怎样走来的?”学生回答:“面对面走来。”教师接着问:“这样下去结果会是怎样呢?“学生回答:”两人相碰。“这样引导学生观察,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对”相向“、”相遇“等抽象的概念加深了理解。
三、教学过程灵活多样,以保证旺盛的兴趣
1.教师应激励学生去寻求解答方法,引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可先回顾已学过的分数大小的比较,然后提出比较3/4、6/10、9/12、和1/2、4/8、6/12两组分数的大小,由于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均不相同,学生一时尚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这时可请学生用同样的三张纸条,各剪下3/4、6/8、9/12把剪下的部分重叠相比,从中得知现纸条的3/4、6/8、9/12是同样长的。另外也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说明1/2=4/8=6/12,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比的同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三个分数会相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小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和兴趣持久性都比较差,教师可适当运用游戏竞赛手段,开展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分数基本性质后,设计一个竞赛练习,每个小组发一张练习题纸,同时从最后一个同学依次往前传,每人一题,老师评分并直接宣布名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既有趣又紧张,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效果较好。
四、手脑并用,愉快理解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动作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圆柱表面积时,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给圆柱体“穿衣服”,在剪裁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面积和一个长方形围成的,衣服穿上了,再脱下来,量一量,算一算,从而得到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游戏式一穿一脱,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知识的技能、技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每个教师只要在“趣”字上下功夫、挖掘教材、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