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3-04-29刘阳等
刘阳等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校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前沿,计算机教学模式成为关键。本文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相应的对策和方案。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网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不能离开计算机,而且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目前我国大多高校计算机教学专家所关心的问题。
1.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和方法简单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落后,很多课程的设置已经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脚步,还着重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甚至仍然开设一些已经过时和被淘汰技术的课程,使学生无法了解计算机应用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教学方式仍以讲授法为主,虽然多媒体已经深入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但是还有很多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进行讲解,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很难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考核的方式单一,大多教师仍然以试卷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无法适应一些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无法真实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2)理论与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量是非常大的,因此目前高校将大部分学时安排给理论课,是理论学时比例过大,大部分时间是纸上谈兵,而计算机又是对于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实践的缺乏使学生缺乏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很难将学到知识和应用建立联系,而且实验的内容大多是理论验证和现象演示等,实践环节仅仅作为教学的辅助部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3)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融合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授方法主要是建立在课程的基础之上,然后再围绕着课程设计的内容来进行具体的实践。但这些课程往往都是独立存在的,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性,因此割裂了很多课程当中的内在联系,但是很多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他们互为基础,甚至互相提高。通过对这些课程的融会贯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对策[STBZ]
(1)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实践环节
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当定期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修改和整合,将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知识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的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结构优化和创新,改变以往计算机课程内容繁、偏、旧的现状,将教学内容始终与市场及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密切联系。
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是充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突出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理论知识学习为辅,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和研究的工作和活动中去。首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中,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化的设计,尽可能融合不同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而且要以学生的就业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其次,增加学生的上机实践机会;要想学生能够更好掌握计算机运用能力,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学习和锻炼中,学生才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3]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上机演示和答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任务和案例系统地融合多门课程所学知识;还可以采用学生自主网络学习和教师课堂总结的教学模式,学生提前自学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
(3)改进考核方式
由于计算机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笔试不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为了客观地检测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必须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要把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对于考核成绩的最终评定,从以往的期末考试成绩占主导地位的模式中走出来,代之以若干次的阶段性能力测试或考查为主,转变学生为分数而学的思想。增加操作和应用试题的比重,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重能力,轻分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在计算机教育工作改革中,应该加强大学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使教师的知识能得到及时地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适应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参加教学研究等方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大学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5)重视教学中的师生交流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则是这个过程的关键因素。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不断进行改进,找到适应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所提的问题尽可能灵活和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考虑问题,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并让学生对比不同的解决方法的优劣,培养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 不受书本实例的约束,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找出学生的共同性问题,[JP+1]教师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与学生共同研究和讨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结束语[STBZ]
高校应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不断地探索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使高校的计算机教育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充分的落实将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有效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既有足够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翟永强.浅析计算机教学现状[J].学周刊,2011(12):37-38.
[2] 王延中,孙沛硕.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 信息系统工程,2011(06):159-160.
[3] 徐兵,胡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电子世界,2013(6).
项目基金:佳木斯大学教育科研课题(JKB20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