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中师生的定位和要求
2013-04-29王金柱刘艳芳
王金柱 刘艳芳
摘要:PBL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的自由学习和经验成长。PBL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但也重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新学习模式就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求。
关键词:定位要求
PBL即Problem-based Learning,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主要应用于医学院教学,后来逐渐进入其他领域的教学。PBL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因此,了解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对了解PBL有很大帮助。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STBZ]
PBL学习理论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应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情感。教学目标上,罗杰斯认为教育理想就是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即既用情感方式也用认知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称为“完人”。在环境与教育的关系上,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教育的使然,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潜能自动实现。
学习观上,人本主义重视自由学习。罗杰斯认为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的学习是无意义学习;以学生经验成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促进个体发展的经验学习是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四个特征是全神贯注、自发自动、全面发展和自我评估。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教学观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只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的因素有三个:教师应真实或真诚;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理解,教师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和学习过程。人本主义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这是其积极意义所在。
2.PBL对中学生的定位和要求[STBZ]
PBL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从开放性问题入手,学生不断地思考、探究、查找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是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达到知识建构的意义。因此,学生是PBL教学过程的主体,是问题提出者、分析者、解决者、决策者、评价者、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和有效的合作者。基于学生的这些角色,要有效实施PBL模式,学生需要:
第一,具有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主动获取知识和自我建构。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经验至关重要,如何以自己角度来感知世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挖掘自我潜力,达到自我实现和新旧知识关联的建构意义,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认识和积极性。教师只负责提供学习的心理环境,知识的建构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从知识获取途径来看,知识就是经验,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少就决定了知识获得的数量。教师设定情境后,学生需要自己提出问题,课前就要去阅读学习材料;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要查阅大量文献,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有时还需要动手实践,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结论和呈现方式。在课堂评价和反思阶段,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都是学生自己进行的,质量和深度与学生的努力程度成正比。
第二,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PBL模式中学生分小组学习,个人的努力程度关系整个小组的学习成绩,如何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不仅需要个体的努力,更需要小组内科学分工和彼此配合。PBL中的小组分工和合作具有实质性作用,一方面重视学习者个体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个体学习的效果也是与其他成员的学习效果密不可分的,所以学生既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下只重视师生关系,也不能只依靠自我,而要重视与小组成员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第三,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模式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生持续努力,最后解决问题。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查找资料、思考和探究形成的,这样的记忆更深刻,学习效果也更佳,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个体知识的获取和构建。
第四,具有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能力。PBL中的学生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系统的学科结构,并能有清楚的自我认知;在小组合作和效果呈现中,学生要学会如何合理表述自己的思想;在解决问题阶段,需要学生换位思考,具有竞争意识、文献检索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PBL对教师的定位和要求[STBZ]
PBL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但并不排除教师的作用,如果完全排除教师,那么任何学习也不需要教师了,显然这种逻辑是荒谬的。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和解惑者的角色,PBL中的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习规律的掌握者、课程设计者和学习过程引导者,教师还必须是学科专家和信息咨询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教练和支架作用。所以PBL中的教师角色多元化、知识综合化和能力多样化。PBL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所以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好要求。具体来说,对教师的要求可以分为:
第一,专业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完整的学科结构知识,此外还要了解专业的前沿理论和实践,这样教师才能起到知识的支架和学习过程引导者的作用。课堂活动之前,教师要编写教案,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和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就推理过程提问、质疑和启发,在学生讨论时控制方向和深度,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与专业知识无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断推动学习进程向更高水平推进,最后引导学生的个体知识建构。
第二,广发的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PBL中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内容都是相当广泛的,会涉及社会、文化、哲学、历史、计算机、网络、心理、文献查找等各领域,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必须广泛,需要储备这些领域的知识,至少要知道基本概念和查找方法,以起到点拨和信息咨询者的作用。
第三,良好的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确保学生学习小组分工科学、合理,激发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潜力,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在小组出现分歧时协调解决,保证学习进程持续下去。
第四,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主要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技能。教师需要善于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能控制课堂节奏,熟知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行为科学和思维心理学,学会站在学生角度去了解学习进度和面临的困难,知道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朱波.PBL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角色行为转变[J].大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