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苏北汉子与他的契丹文化产业
2013-04-29本刊特派赤峰采访组
本刊特派赤峰采访组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十多年前,顾宇,这个从苏北平原上走出来的汉子,决计不会想到,他的人生将和一个草原城市结下不解之缘。从中国美术的最高学府中央美院毕业后,这位油画专业的高材生,跻身到京城的景观设计师行列。人生的小转步,从而彻底改变了事业发展的大路标。一次机缘巧合的装饰工程业务,让他走进赤峰,认识赤峰。而当他领衔担纲设计赤峰博物馆时,深深为契丹王朝这个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神秘消失的草原帝国所震撼,将深厚的红山玉龙文化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血脉。
盛夏,正是草原最肥美的季节。应赤峰契丹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宇的邀请,三角洲杂志社特派记者深入赤峰,亲近玉龙、踏访草原、触摸温泉,探寻草原城市各个旗县打造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足迹,同时也与顾宇先生分享他孜孜以求的文化产业梦。
美丽赤峰 神奇草原
这里是一片丰美的绿土地。
巍巍红山缔造过中华最古老的壮美文明,也见证了一次次文化的辉煌。
历史已被雨打风吹去,但激荡在赤峰人心中的依然是那段不朽的生命乐章!
走进壮观的赤峰博物馆,一件件出土文物,一张张遗迹图片,一段段史料佐证,让人们仿佛回到十世纪初。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北域,经西辽河哺育五百年之久的天之骄子——契丹人迅然崛起,他们以松漠为政治中心,控弦欧亚大草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建立了声名远播、威震万邦的草原帝国。
史学家们有着这样的共识:这是一个雄心勃发的民族,这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民族,这是一个颇具建树的民族!她一路征战,金戈铁骑,拓土开疆;她建城筑郭、典章文武,一应俱全;她创造性地实现了政治上的“一国两制”,宗教上的“多神共举”、文化上的“因俗而治”;她开创了草原都城建设的先河,为元明清三代草原文化建设树立了典范;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就是契丹!
走出博物馆,却又让人魂牵梦萦,宛如自己的思绪已经走近契丹城。你会被神采迷离的青牛白马传说所吸引,会被威震万邦的耶律阿保机建国伟业所敬仰,会被一代贤相韩德让与巾帼女杰萧燕燕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所震撼,会被耶律大石一路向西拯救契丹民族命运而扼腕深思……这是契丹历史人物的时空画廊,是大辽帝国的生命抗争史。
红山文化 历史传承
厚重的历史积淀,鲜明的民族气质,让赤峰人深刻地领悟到,久远的史诗像展翅翱翔的雄鹰,虽然早已远离了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但它不朽的文化精神却永远书写在草原上,铭刻在人们心灵中。往事越千年。吮吸着古老而甘甜的文化乳汁,品嚼岁月风景,赤峰人接过历史火炬,将再一次举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辉煌。
赤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意图十分明确。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满达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赤峰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城市,更是一个移民城市。自清代康乾以后的百余年间,一批批“关内”人怀揣着各自的梦想移居到赤峰。伴随着对赤峰这片土地的开发、建设,各地的先进文化也逐渐和当地蒙古族风土人情融合,最终造就了今天的赤峰人文景观,这就是今天的“赤峰文化”。赤峰非物质文化遗产,饱含移民文化的基因。打开这幅民俗画卷,赤峰蒙古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赤峰民族民间雅乐、赤峰方言土语、宁城十番词谱、巴林左旗皮影、红山剪纸等等,均烙印着移民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民俗价值。如何更好的把这些遗产发掘整理出来、传承下去、展示给世人,是赤峰文化的一篇大文章。只有大力发展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传承好赤峰非物质文化,全方位展示介绍、研究传承这些成果,才能引导人们从这里找回属于赤峰人的品质精神。
顾宇,当初从做赤峰的工程设计项目入手。而他一踏上草原,就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契丹历史、红山文化中。党的十八大将中华文化繁荣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文化探索者、产业实干家,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绿土地上,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实践。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顾宇迅速、敏锐地捕捉到赤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
在他的游说、策划和奔波中,一个跨时代的文化产业项目在赤峰孕育胎动。2011年,赤峰市红山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高起点、大手笔推出“红山文化旅游商贸城”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这一重大项目的推出,标志着一个以契丹(辽)文化为核心,融赤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自然文化及现代城市文明为一体的文化产业主体架构在以“红山”为坐标的赤峰大地正式诞生。
产业宏图 走向辉煌
在顾宇的带领下,采访组一行来到项目现场。顾宇介绍说,这个项目地处赤峰市红山区桥北物流园区内,北接赤大、赤通高速,西临阴河与赤峰松山区接壤,南与赤峰旧城区隔河相望,东靠驰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发祥地——红山。总规划面积约0.7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整体规划建设分三期,项目达20多个,预计用5年时间建设完成。他估算,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实现每年财税贡献超过亿元,创造就业机会万余个,直接安排就业8000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二、三期工程按计划适时推进中。
这是一个怎样的宏大构想,其文化特色和市场亮点如何完美融合?顾宇细细讲述了他的文化产业梦。那就是深入挖掘赤峰历史文化个性与资源储备,紧紧围绕“契丹辽文化”这一主线,将文化的公益与产业完美搭配、相得益彰、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科学构建“契丹城、契丹风情园和红山旅游文化产业中心”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使契丹辽文化及相关文化要素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再现与发展。
一幅文化产业宏图大手笔绘就,三大文化功能区交相辉映,其最大的亮点是,未来将重点建好两城三条街,构建原汁原味的契丹古城,全方位展示契丹民族独特的人文景观。顾宇介绍说,以规模宏大的宝峰禅寺为依托,打造一座面积约6万平米,具有浓郁契丹辽文化风格的“古城”,产业布局由古玩城、特色美食城和巴林石一条街、旅游纪念品与地方土特产一条街、工艺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五大业态”构成。
打造古玩城,是赤峰作为西辽河流域古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地区,近20多年来成了国内外文物收藏、爱好以及专家学者们备受关注的风水宝地。特别是自2006年中央电视台“鉴宝走进赤峰”国庆特别节目播出后,每年都有数以千记的“淘宝人”纷至沓来。如今,高标准建设一个既具有旅游商业价值,又兼具学术研究功能的与国内外接轨的古玩交流交易平台就成了赤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赤峰历史文化的民间潜能和价值激发出来。
让人心动不已的还有特色美食城,这里集中了赤峰各地小吃(像敖汉拨面、克旗莜面、喀喇沁白家熏鸡、宁城豆制品、赤峰对夹),又有内蒙古草原各具特色的奶制品系列;既有寺庙素食菜肴、斋饭,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小吃等等。草原北国“舌尖上的文化”在此完美展示。
顾宇坦承,旅游纪念品创意、研究、开发,一直是赤峰的短板。为此,契丹城建设启动之初就投入大量专业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从赤峰厚重的人文资源、民俗生活资源和自然资源中挖掘出游客喜爱的纪念品。未来建设的旅游纪念品与地方土特产一条街,就是要从民间文化遗产中寻找到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资源,围绕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仿古类工艺品制作、民族民间技艺等项目,将地方土特产经过高端加工、设计、包装整合,实行产业化规模经营,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赤峰旅游纪念品粗放、缺乏文化底蕴这一难题。
更大的手笔是,一部计划由斯琴高娃、陈道明等主演的大型连续剧《契丹王朝》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预计八月开机拍摄。而依托产业发展的国内第一家契丹影视城也将随之撩开其神秘的面纱。这一着妙棋,将影视城的产业、艺术与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加速了赤峰文化走出草原,走向全国,与世界对接的步伐。
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一座占据制高点,瞄准当今文化前沿产业构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将应运而生。这里将动漫制作、多媒体制作、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影视剧创作以及3D影院、影视博物馆等项目整合相链,形成产业上下游衔接。设立总部基地,为进驻园区的各团队、商户以及相关外来企业创建相对独立、设施配套、服务一流、环境友好式的核心运营指挥中心和高端生活区,解决入住企业后顾之忧。
让一位苏北汉子来完成一个民族文化的记忆,推进一个产业的前行,顾宇慨叹,这就是赤峰人博大胸怀的体现与所在。不久的将来,赤峰的文化产业蓬勃而起,在他的心里,就是一曲决策与实践的完美协奏曲;一幅再现契丹雄风的壮丽画卷;是一首历史与现代文明的交响诗;一个激发赤峰文化大繁荣的最佳平台。他委托《三角洲》杂志给家乡父老乡亲带个信,期待有更多江苏老乡、南通精英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一起在草原城市上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书写全新的文化发展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