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唐闸近代工业遗存

2013-04-29明娴

三角洲 2013年8期
关键词:工房张謇遗存

明娴

唐闸,这个历经百年沧桑,尘封几十载的近代工业城镇,曾在南通乃至整个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时代变革,让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随着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诞生和不断完善,对唐闸的保护和利用工程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未来,唐闸何去何从?对此,南通人翘首以盼。本刊记者就此话题,走访了几位对南通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本地专家。说起唐闸,他们总有千言万语,但呼吁妥善保护历史遗产、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落脚点都是一样的。

保护,从发掘优势认清价值出发

虽然时光过去百年,张謇时期的唐闸盛景,在他们的叙述下依旧清晰可见。

尤世玮,是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南通市历史文化保护建设工程指挥部顾问。在他眼中,当年唐闸的发展有一条内在的产业链和完整的社会链。充分认识唐闸的自身优势和价值所在,是一切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始。

从大生纱厂开始,张謇在唐闸还创办了广生油厂、大隆皂厂、大昌造纸厂、资生铁冶厂、大生织物公司、复兴面粉厂、大生内河轮船公司等一系列门类众多的企业,形成一个科学的产业链和企业集团。

在大兴实业的同时,张謇还兴建了工房、学校、医院、公园、仓储、码头等生活和生产配套设施。那时的唐闸,社会系统成熟,商业兴旺繁荣,时人称之为“小上海”。

“我们究竟要保护什么,又要发掘什么?”南通大学文学院历史系钱健教授提出,“对于唐闸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首先要清楚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理清这个问题,我们要通过深度研究,重新梳理和归纳唐闸的有利法宝。”

他认为,在全国各地多个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中,唐闸的独特性还在于,它形成了一个工业化社区。这个社区有完整的、立体的、多层次的工业化社会结构,使得人们从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农业文明转型为工业文明,农村地区转变为工业城镇。这些转变是非常深刻的。

尽管经过百年洗礼,唐闸有幸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历史遗存。

2007年9月至11月,为了摸清唐闸老镇的“家底”,有效保护唐闸近代工业遗产,南通市规划局委托张謇研究中心开展了以唐闸镇为中心的工业遗产普查工作。通过这次普查,大生纱厂南栈等众多近代工业建筑群和建筑物,以及棉花机械设备等一批近代工业设施浮出水面。

南通张謇研究中心张廷栖教授表示,唐闸保持着上世纪二十年代工业城镇的基本肌理。就全国而言,是我国近代工业历史遗存中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工业门类保留最丰富、最充实,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整的一个城镇。

如今,在唐闸你能看到大生纱厂、资生铁厂等近代工业设施遗存;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等近代文化教育设施遗址;有着百年历史的工房、高岸街等工人住宅区;育婴堂等近代社会慈善公益设施遗址……近代唐闸全套社会生活历史景观依稀可见。

起步,依托1895园区发展文化产业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对工业遗产愈加重视的大背景下,对于唐闸工业老镇的保护和利用也提上日程。2008年1月,南通市政府正式启动了唐闸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工程。

2011年,旨在抢救唐闸工业遗产的南通 ·1895文化创意园一期项目开启。一期项目以油脂厂等近代工业企业旧体为主体,进行保护性修缮。在保持旧时风貌的基础上,赋予历史空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功能。

定位为传统手工业战略产、学、研及推广传播中心的南通·1895文化创意园,自2011年11月8日正式开园。

从“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开始,园区引入了法国印象派绘画艺术亚洲巡展、“镜化乾坤”中国创意摄影展、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等多个展览。同时,还吸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丹教授、林乐成教授、秦岱华教授等大师来此建立创意设计工作室……

短短一年多时间,1895园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2013年,南通·1895文化创意园成功入选南通市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南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顾问、画家沈启鹏认为,从1895园区一期工程来看,保护和利用的方向是对的。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策划的保护修缮方案,尽可能地保护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园区以举办“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等为抓手,推动创意产业的建设,这也是很好的思路和有益的尝试。

南通市副市长朱晋亦曾表示,作为“工业文明活石”和“时尚创意新天地”,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张謇先生在发展民族工业阶段兴建并留存至今的工业实体为开放空间,移植创意与梦想、碰撞激情与时尚相伴的展示和创意形态,以此贯通百年历史、承接百年辉煌、转型百年产业,使百年唐闸工业城镇步入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阶段。

近日,在南通市规划局名城保护规划处,我们看到了一份关于1895园区二期的策划书。这份策划书显示,二期工程将对造纸厂、东工房、老工房、西工房等区域进行原真性恢复,主用地150亩。规划引进餐饮、创意集市、小型工作室、创意工坊等8种业态。

名城保护处处长钱圣豹介绍说,目前已经完成的一期项目,通过引入一些业态,举办一些演出和展览,为叫响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一品牌,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质人文资源的集聚,做了一个好的起步。

“二期工程进一步完善以后,园区的功能将更为完备。我们希望1895园区成为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意的功能文化产业园区,为唐闸这座老镇注入新的元素,使它重新焕发活力。”钱圣豹说。

未来,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今年,南通市又启动唐闸近代工业城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项工作的启动,势必将保护利用唐闸历史文化遗存提到一个更高的战略角度。

站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新高度上,专家学者们对于今后唐闸的保护和利用,积极献言献策。

对此,钱健教授有过深入的思考。在英国时,他曾参观过当年由罗伯特·欧文创立的新拉纳克工业社区。新拉纳克于2001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初,新拉纳克社区的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寻找新闻报道、图片、老人的回忆等多种方式,将90多幢建筑真实地复原了。复原工作精确到绿化的分布、瓦片的形制,甚至铺路的石块等。他希望,对唐闸的保护也能保持它的原真性,还原唐闸独有的历史文化面貌。

结合国外的情况和唐闸的自身优势,他主张要深度研究唐闸,对它实施整体性保护,对生产区域、生活区域、商业区域、教育文化区域、社会公益区域以及公共区域等进行成片的一体性保护。

钱教授还谈到,在利用时要有节度,过度强调利用,往往会影响保护的水平。也不能过度商业化,世界各地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让我们引以为戒。

尤世玮认为,首先要从唐闸整体的价值,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着手去考虑今后唐闸的保护与利用;其次,基础是保护,没有保护谈不上利用;最后,保护和利用要和唐闸固有的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唐闸近代工业文化,让人们来到这里以后不仅能够了解历史文化,还能获得娱乐休闲的享受。

南通博物苑学术委员会主任赵鹏,参与编辑新版《张謇全集》,对张謇和唐闸了解颇深。他建议,要珍视唐闸的工业遗存,要先谈保护后谈利用,因为一旦破坏它们便永久消失。他很欣赏历史学家钱穆的一个观念:我们对历史要有那么一点敬意和温情。

猜你喜欢

工房张謇遗存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论张謇的日本观
新动工房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