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改革

2013-04-29刘晨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科学群众改革

刘晨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深化文化改革,筑造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改革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党中央第一次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阐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2007年十七大阐释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致力于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试图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

科学发展观作为是一种哲学,一种科学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将指导实践。它有利于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哲学具有对于科学以及表象世界的超越性,也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同时,哲学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本源性作用。科学创造知识运用的理性思维方式是哲学提供的。科学的发展方向由哲学创造的价值坐标来确定。需要指出的是,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具有两重性,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相互交织,难以剥离的。“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规定改革开放的方向,明确新时期改革实践的目标,科学发展观调节改革开放的过程,还验证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它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改革必然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必然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将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同时,改革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任何现有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时代要求一个科学的思想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文化改革

(一)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现在,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文化改革必须为发展经济社会建设而服务,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二)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化背离了自身本性,成为政治的传话筒,道德说教的工具。文化应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服务,对人进行终极关怀。我国的文化改革发展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本,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活力。社会主义的文化不应成为哗众取宠的玩物,粉饰太平的包装,应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三)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文化改革中,一方面扩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另一方面丰富经营性文化产业;注重两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予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以市场为主导,创新体制、壮大实力,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使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促社会主义文化的腾飞。

(四)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统筹谋划、综合平衡,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文化改革要统筹兼顾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民族传统与世界视野、文化精品与大众文化、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与单位文化、专业队伍与群众参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国际影响与国内需求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猜你喜欢

科学群众改革
多让群众咧嘴笑
点击科学
改革之路
科学大爆炸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