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3-04-29许晶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

许晶

摘 要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影响了辅导员本人成长,也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职业倦怠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 职业倦怠 对策途径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突出,其职业倦怠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影响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

(一)工作被动,缺乏规划性。部分辅导员工作缺乏主动性,在日常事务处理上,消极怠慢,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上, 表现出冷漠的情绪,不能及时到位。

(二)缺乏耐性,转岗意识强。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导致部分辅导员工作热情缺乏,工作没有耐性,对学生态度较差。辅导员转岗意识较强。

(三)心态不稳,心理问题突出。收入、出路的问题严重考验着辅导员身心,同时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辅导员心态不稳定,心理问题突出。

二、高职高专院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归纳为三高三低。

(一)工作强度高。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学生管理的细致化,辅导员的工作量不断加大。此外,由于高校行政人员不足,许多辅导员出现双肩挑甚至多肩挑现象,这使得辅导员工作难度和工作责任加大,从而产生疲倦状态。

(二)工作压力高。学生事无小事,辅导员是学生安全稳定的直接负责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及还不具备完全成熟心理状态的学生,辅导员不得不始终处于高度关注的状态。往往在经过白天高负荷的工作后, 辅导员还不得不在晚上处理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等一些突发事件,工作压力之大超出负荷。

(三)职业标准高。一方面是面对个性越来越突出的学生群体,辅导员为了能够让学生信服,更好的开展工作,自身的职业素养需要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社会给辅导员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要求,也要求辅导员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社会地位低。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老师,轻辅导员老师的现象,有些人甚至认为辅导员老师就是一学生头,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缺乏尊重的现状导致辅导员心态不平衡,也使得辅导员工作缺乏认可。

(五)工作成就感低。辅导员虽名为思想政治辅导员,但每天忙于琐事,无暇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大量的学生工作庞大艰辛而无形,难以看到实质性的收获,辅导员成就感低,通常会有碌碌无为的错觉。

(六)工作满意度低。一是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看不到实质性的成果,对自身工作产生怀疑;二是学生对辅导员的满意度低,辅导员一人担任两三百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工作,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方方面面。三是学校对辅导员满意度低,往往一个突然事件就抹杀了辅导员经年累月的工作,辅导员有苦难言。

三、高职高专院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一种信任、支持的氛围。其次,领导要重视辅导员工作,辅以相应的政策调整,充分认识到辅导员的重要性,逐步提高社会地位。

(二)明确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应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理顺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接口程序,形成主要针对学生干部的多头管理体系,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出来,对工作做出合理规划,有精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三)拓展辅导员出路。要畅通出路,鼓励并支持辅导员安心本职工作。对于从事辅导员工作一定时间,且表现突出者,学校应提供其自主选择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岗位的机会;对于有志于从事辅导员工作,以辅导员为终身职业的人员,应充分给予学习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同时,切实解决辅导员职称评聘问题,让辅导员工作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

(四)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的岗位培训包括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的培训计划,为辅导员制定专业的发展路线,使辅导员能够明确其职业发展目标,帮助辅导员从思想上、理论上、技术上提升自身素质。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关部门给辅导员制定工作目标应当合理且符合实际。在评价考核辅导员工作时,要过程与结果双重导向, 重点从他们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付出的实际劳动及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来考核。对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成绩予以肯定,不足及时指出。

(六)加强心理干预,关注辅导员心理问题。通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引导辅导员树立正确的助人目标,正确评价自我,积极面对生活。

学生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基础,专职辅导员工作是学生工作的基础。有效预防和缓解高职高专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中的职业倦怠现象,将很大程度上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高总体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 .基于组织生涯管理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36-38.

[2]鲁海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9):(48-50).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机制研究
驻疆官兵成就动机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