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性教育探索
2013-04-29田园
田园
摘要:我国当代大学生性行为趋于开放且性知识匮乏,国内高校性教育保守、滞后,两者之间的差距提示我国高校现行的性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性行为特点已不相适应。结合西方性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当前高校的性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性行为性教育
.性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近年来频发的安全事件,更是将大学生的性行为和高校的性教育推到了舆论的前沿,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 当代大学生性行为及高校性教育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大学生的性行为和性观念进行了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报告的结果无一例外是另人担忧的。乐学裙等对浙江省10所高校751名大学生做了性行为调查,大学生手淫报告率为53.9% ,性爱抚为27.4%,性交为16.6%,初次性交年龄为(18.48±2.71)岁,其中同性性爱抚为2.3%,同性性交为1.9%[1]。王湘苏等对江苏省5所高校3221名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显示,8.9%的大学生赞成在校期间发生性行为,4.7%赞成宿舍内留宿异性,3.7%赞成有多个性伙伴,1.7%赞成发生有金钱(物品)交易的性行为,而其中只有34.6%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发生性行为肯定会事先准备安全套[2]。张事业等调查了大学生对于性传播疾病(STD)和艾滋病(AIDS)的了解程度,表示了解STD和AIDS的医科学生占52.1%,非医科学生仅占18.5%[3]。
我国性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1990年首都师范大学面向全校师生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1993年正式成立“性健康教育”专业[4]。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性教育还是局限在少数高校,也只有部分医学院开设了“性医学”课程。而多数性健康教育课由保健医师、临床医生或随时抽取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讲解,对其效果的评价也无人问津。概况而言,我国高校性教育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无师自通论;二是封闭保险论;三是救急论[5]。“无师自通论”机械的将性归咎于的生物本能;“封闭保险论”错误的认为减少性信息的接触频率能直接降低性行为的唤醒程度;“救急论”则干脆把性教育当成矫正“问题”的补偿手段。在针对高校性教育的调查研究中,82%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的性教育“太保守”,17.8%认为“适当”,仅1.1%认为“太开放”[3]。
二、 对高校性教育的建议
众多的研究都提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国当代高校性教育的力度与大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之间有很大的落差。而国外先进的性教育经验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我国的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素材。
(一)注重性教育内容的平衡和递进关系
.个体的性观念代表个体对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性规范和性文化等总的认识和看法,对人的性意识、性追求和性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性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帮助大学生建立一个健康全面的性观念。.
作为美国高校通用的性教育教材,《人类的性存在》一书的编写思想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三个层次的内容结构:提供日常生活和处理性机能问题所需要的实用信息;帮助大学生在思考和讨论性的话题时感到舒适而非烦恼,并且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有关性的决定时更负责任;让大学生熟悉在性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尤其是这些方法中固有的问题,以便于他们能够理智和批判地阅读研究报告[6]。这三个层次的内容框架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是吻合的。
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只有在较低层次需求得到相对的满足的情况下才会转而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在性教育中我们常常涉及的话题也分处于各个不同的需要层次。减轻性焦虑、合理释放性能量、解决性机能方面的问题属于生理需求;获得性安全的相关知识、了解性疾病的防治及预防性暴力的问题属于安全需求;理解爱情在性行为中的重要角色,从情感上获得性亲密的问题属于归属与爱的需求;能尊重自己和对方在性问题上的感受,在讨论性的话题时感到自如,在做出与性相关的决定时能承担责任的问题属于尊重需求;最后,理智并批判的看待与性相关的社会现象及研究报道,发展个体的性观念、婚恋观及道德感,这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性教育的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个体需要层次发展的进程,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发展到社会自我的成熟。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性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践性教育的内容,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增加参与性和自我表达的机会,从而促使学生有能力发展出自己的性观念,并能够承担自己在性行为方面的决定。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性教育王国瑞典的经验。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现代性教育的国家,因为其完善的性教育体制和出色的性教育成果,瑞典也被称为性教育王国。1933年,瑞典成立了非政府组织RFSU,即全国性教育协会(Swedish Association for Sex Education),到2000年,其核心会员已超过600人,建立了超过250个青年中心和少女中心,主要的工作人员为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医生与助产士[8]。瑞典性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学、人类生长与发展、性行为等,其教育的方式也十分灵活,教师讲课采用启发式、游戏式和参与式,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性教育课程外,性教育专栏、青春热线和两性关系团体辅导也是非常有益的补充。性教育专栏接受学生和老师的投稿,在更大的校园范围内进行性知识和性观念的交流,解答大学生可能共通的一些问题,大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青春热线是一种个性化、及时化的性教育,對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能够很好的减轻性心理方面的困扰,并预防性行为中“危险”的发生。两性关系团体辅导可依托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采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让大学生们通过团体活动和相互交流了解两性在爱情和性方面心理和生理的差异,并获得两性交流的技巧和健康的互动模式。以上几种方式都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性教育国情。
(三) 倡导并推动全程的、终身的性教育
一个人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发展自出生起就开始了,甚至于在受精卵分裂生长出原始性征的时候起就已经开始了。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在18岁进入大学以前人已经经历了性欲力发展的5个阶段。在西方,性教育从小学一直贯穿到大学毕业,而且教育的对象不但包括了可能受到性問题困扰的各阶段年轻人还包括他们的父母。德国两位心理学家撰写的青少年身体启蒙丛书共三册:《所有男孩都应知道的》、《所有女孩都应知道的》和《所有父母都应知道的》。在《所有父母都应该知道》一书的扉页上用大字写着:“青春期父母”比青春期的孩子承受更多的压力,本书将告诉“青春期父母”,应该如何思考他们的忧虑,应付忧虑,从而最终减轻忧虑,让孩子渡过充满风险的青春期[9]。
尽管大学性教育的有效开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幼儿期、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性教育,但是大学的性教育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与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密切相关的,性教育中还包含着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
埃里克森的毕生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持续一生的,按照不同阶段的任务基本可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核心任务,如果核心任务能够得到积极的解决,就发展出了积极的品质,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影响健全人格的发展[7]。大学生所处的人格发展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岁),所要解决的核心任务就是建立亲密关系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与人疏离。只有顺利的度过这一阶段,在进入成年期(25~65岁)时,才能顺利解决核心任务——生育,从而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在关心后代中获得繁衍感和价值感。性心理和性行为伴随人的一生,大学生走出校园之后,随着建立家庭、养育子女不同阶段的需要,仍旧需要与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性教育或者性咨询。
学校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家庭和社会是性教育的大背景。高校性教育的开展应着力建立一种由家庭——学校——社会组成的整套教育体系,同时大力倡导并推动性教育这项伟大的工程,遵循心理学提倡的毕生发展的原则,从小抓起,分阶段进行,实行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乐学裙,肖万福.浙江省751名大学生性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03):206.
[2]王湘苏等.江苏省大学生性观念及艾滋病相关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7(11):966.
[3]张事业.大学生性心理与大学的性教育.高等农业教育,2000,112(10): 34.
[4]胡维芳,朱爱胜.基于比较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性心理与教育的研究.心理科学,2007,30(6):1450.
[5]李海红,隋丽丽.高校性教育的分析与思考——从中外高校性教育的比较谈起.煤炭高等教育,2005,23(1):74—76.
[6][美]珍妮特·S·海德,约翰·D·德拉马特.人类的性存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3.
[7][美]Dennis Coon, John O·Mutterer.心理学导论(第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57-458,130-132.
[8]胡佩诚.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青年研究,2001,(8):43-46.
[9][德]马克斯·弗里德里希.所有父母都应知道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