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衔接体系研究
2013-04-29刘晓敏
刘晓敏
摘要: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主要是课堂教学上的衔接,课堂教学衔接的基础是课程标准设置的对口衔接,课程标准的对口衔接包括培养目标、教学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等的衔接。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出现的专业衔接错位问题,作者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标准设置应整体考虑,融合中高职教育的现有资源,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体系。借此打破目前中高职教育之间的屏障,来提升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
.
.1. 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STBZ]
国外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多以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代表。德国中高职阶段的课程衔接,是靠在课程上采用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模式,来完善中高职职业教育体系。美国实行的是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教育体制,并统一制定出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采用课程体系衔接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澳大利亚通过国家层面组织开发“培训包”将全国中高职的课程衔接起来。英国的具体做法是把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统一制定成了教学单元的方法,避免了任何重复学习,教学单元之间逻辑顺序清晰,相互衔接紧凑,不重复,教学衔接适应性好。
在我国,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起步较晚,比发达国家晚20年左右。《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1999]4号)首次提出“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直至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指导方向,进一步引领中高职衔接的深化和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第十七条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探索并建立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对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至此,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开始在国内得到广泛开展,但是关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较少。该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融合中高职教育的现有资源,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形式、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体系,减少两层次之间的教学资源消耗,充分做好两者之间的立交桥工作,打破目中高职教育之间的屏障。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最终让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够在我院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
.2.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突出问题 :学校之间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标尺不一
学校开发课程的能力高低不一,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各校实际执行的课程体系和所能达到的课程目标差异较大;同时,中高职两类学校都是依据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对象的知能结构要求设置课程,导致两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甚至倒挂的现象。
2.2教学单元划分问题
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是课程衔接,而课程衔接的关键和难点是教学单元的划分。其教学单元的划分,既可以按内容难易程度为标尺,也可以按技术操作流程为标尺,还可以按项目工作完成因素为标尺,各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所划分的教学单元往往不同,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也为课程衔接带来一定的困扰。
2.3专业契合度差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生源结构复杂,既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又包括普通高中生。如此便导致了各学院在课程开发时忽略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课程的起点与中职生源的基础素质不相适应。课程开发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从而导致我们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教学内容上的重叠和断档。与中职衔接的高职开设的专业总体不多,口径也相对宽泛。而目前中高职教材很大程度上存在重复现象,有的课程重复率达到了60%。
.3.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衔接体系的途径[STBZ]
如果没有一体化的课程标准的衔接,将会导致非对口专业的衔接错位,也会导致对口衔接课程的重复。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实施一体化教学计划,设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结构,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已迫在眉睫。
3.1搭建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高职教育在高新技能知识、管理能力、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質方面要比中职教育要求更高。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设计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前提,是专业设置必须要适应经济发展,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相同步。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就业岗位,要通过广泛的职业职业调查、职业岗位分析,依靠地方和行业,规范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研究制定出统一的中高职专业目录。
3.2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计划
只有真正的实现对口衔接的教学一体化,才能使中高职衔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依据企业相应的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专业教学标准。要科学划分教学单元,为有效衔接创造条件。
3.3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接口标准
需要明确与中职所开专业的对应关系,以便于在中职相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研究设计高职的教学,才能做到在人才培养上的逐级递进。专业部分接口,按照国家相应的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文化基础部分接口标准,与当初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要求相一致。
3.4分层确立课程目标 鼓励校本教材开发
如何实现课程衔接,统筹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根据课程实际合理采用课程衔接模式,科学确定相关能力领域,分层确立课程目标,以及鼓励校本教材开发来解决。
在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大背景下,宏观统筹是必要和必须的,否则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将毫无保障。但这种宏观统筹,宜在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评价尺度层面,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譬如,为保存、彰显具体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可鼓励其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在完成规定内容教学的同时,辅以具有特色内容的教学,从而既保障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顺利实现,又能尽量避免“千校一面”现象的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的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中之重,中高职课程全面、彻底的衔接,必须保证培养目标、教学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等的衔接。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一衔接问题,不仅需要职业院校的努力,也需要职业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做好这一衔接问题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获得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与提升就业与创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金昌. 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2期.
[2] 王红梅. 试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对口招生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2期.
[3] 姜洪文. “校企联手、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2年01期.
[4] 张弢,刘雪晖,闫玉喜,李艳秋. 学分制模式下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