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泉:挣扎在商业世界
2013-04-29董露茜
董露茜
2011年,歌手胡海泉去创新工场拜访李开复,当时李开复建议他立志做中国的“Ashton Kucher”。胡海泉一愣,他从未设想过自己要成为Kucher这样横跨娱乐与投资界并做到极致的人。当然,在娱乐圈,他做到塔尖了,而在投资界,他自认是个新人。
Ashton Kucher,美国一线影星,Twitter(推特)上最有影响力的投资者之一,与Guy Kawasaki和Richard Branson位列前三名。这一上榜名单包括Square、Path、维珍和Digg等创始人,还有雅虎现任CEO及美国前副总统??
李开复曾评价道:什么项目能得到Kucher的投资,他在Twitter上一发,就不得了了,成功率很高。
“Kucher演电影很成功,投资也很成功,是名人效应和创业结合非常好的例子。”胡海泉在接受《新财经》记者专访时,无意中提起李开复对他个人发展的建议。胡海泉为了弥补专业上的不足,有空时会和李开复一起去观摩创业项目,李开复在创投界举足轻重,对于导师的建议,胡海泉认真思考了很长时间。
“当名人价值和资本都可以自由运作的时候,我还是喜欢在音乐和文化领域做。”胡海泉觉得中国的创富路径和美国不一样。美国人有自己的爱好选择,Kucher的成功很珍贵,如果用好会有很大的杠杆效应,但胡海泉并没准备好让自己成为中国的“Kucher”。
小时候胡海泉奔着诗人的路径发展,后来做歌手,人气很快爆棚,15年来稳居流行乐坛一线地位。今年他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客串主持人火了,羽泉乐队也拿到《我是歌手》的冠军。最近,羽泉又参与北京卫视《最美和声》,做导师+现场表演。
鲜为人知的是,羽泉乐队之外,胡海泉还是个商人、天使投资人,他乐此不疲地给自己揽着各种事儿,活跃在与音乐相关的创业路上。
变形中的EQ唱片
2007年下半年,胡海泉以EQ唱片(北京丰峰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高调为卖唱片“摇旗呐喊”。当年EQ唱片为旗下包括马天宇在内的15位艺人出了15张专辑,按照1500万元的投资计算,以当时恶劣的唱片环境和歌手的身价,完全是亏本赚吆喝。
2008年,EQ又带来一批新面孔,一次性发行22张新专辑,以至于有评论发问:EQ唱片究竟是行业低迷下的自救还是一种自杀行为?不过,马天宇的《该死的温柔》一曲走红后,无线业务收入就曾达到1000万元左右,这让胡海泉备受鼓舞。
此后每年,EQ唱片坚持在“唱片已死”的悲情环境中,携旗下歌手每年发行大量唱片,制作原创音乐,为新人提供成长平台,企图在市场低迷时以原创音乐力挽狂澜。胡海泉也承认,现在EQ在职员工不超过20人,有30多个艺人,公司生存十分不易。
“EQ对我来讲并不成功,它既不像一个传统唱片公司,也不是一个新兴形态的音乐公司。EQ做过各种尝试,但毕竟没有做到华丽转身,维系生存变成了一个目标。”胡海泉对记者说,音乐不是卖服装、做餐饮,生意不好,就去做别的,做音乐是有感情的。
胡海泉是EQ唱片的创始人,与著名音乐人秦天在一家酒店的地下室一步步发展起来,秦天担任CEO负责公司具体事务,EQ以音乐制作、艺人培养及管理、音乐版权管理、唱片录制发行等为核心业务,金志文、柳岩、马天宇、格杨、吕雯、胡雯等无论后来成名与否,入行之初都在EQ接受过专业培训。
“2005年开始,几乎所有唱片公司的销量直线下降。我作为内容创作者,那时也非常迷茫。”胡海泉说,技术带来了传播的革新,但原来创造内容的人并不擅长这个事情,大量该有的营业收入收不到兜里,即使别的地方产生了巨大的利益,也没进入到创造内容和培养艺人的公司。
EQ唱片成为胡海泉实现个人理想的一个寄托,他承认,公司现金流压力非常大,从传统意义上讲商业并不成功,只能维系生存。但EQ自己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比如把人才培训和唱片发布系统流程快速缩短,所有EQ签约艺人既是制作人,也是音乐人、歌手,还担当录音师、词曲作者、MV策划、导演等全流程角色。所以,尽管EQ唱片截至目前以全新的音乐人和歌手为主发行了近100张唱片,但从未亏本。
在EQ版权经营最好的时期,加上当年签约艺人的演出收入,也不到2000万元。胡海泉说,只要EQ的业务还能运营,他就会坚持下去。EQ唱片成立之初,也曾找过投资,但都失败了,因为从事艺术的人和纯商人思路不太一样,失败概率非常高,最后选择自己投资,胡海泉第一笔在EQ的投资是200万元。
现在业内很多唱片公司核心的企划、宣传和艺人,不少都出身EQ唱片,EQ唱片快成了输送血液的“黄埔军校”。EQ本身也拥有首屈一指的制作系统,EQ唱片录音棚几乎成为业内第一选择。从行业影响力来看,胡海泉认为公司是成功的。
“EQ有很强大的制作系统,后来建立了自己的视频内容制造系统,所有MV都自己拍,设备全是自己的,从而把整个制造内容的产业链一步步集中到手里。”胡海泉说,不能说这种模式有多成功,但是最省钱。
“越来越像培训学校了,我自己也在思考,一家唱片公司最后可否变成一个平台?它需要更优化的团队和更多投资。”胡海泉感叹道:“EQ是家特立独行的公司,正在变形中,能摸索着走到哪一步,能不能成功,谁知道呢?”
正在拆分的麦特文化
胡海泉还是另一家公司麦特文化的股东和创始人之一,麦特文化是2008年8月成立的,另外两位合作伙伴分别是在业内享有盛名的陈砺志和杨伟东。最近有消息说,这家发展到百人团队的公司正在拆分。
由于拆分还未完全完成,胡海泉不方便透露更多细节。据了解,杨伟东今年2月正式履新合并后的优酷土豆集团,担任土豆网总裁,另一位创始人陈砺志志向在电影行业,胡海泉则坚持在音乐战场干下?去。
杨伟东之前是诺基亚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麦特文化成立后,他担任麦特文化的CEO,主要负责两大业务线:娱乐内容生产(包括音乐唱片、艺人经纪等)及为商业客户提供内容营销。
另一位创始人陈砺志担任董事长及总裁,专长在电影宣传发行。最近大热的电影《致青春》及《小时代》的宣传方之一就是麦特文化。
对于EQ唱片,一切已走上正轨,担任法人代表和最高决策者的胡海泉有点像“甩手掌柜”。而对于麦特文化,他只是股东之一,更多担任顾问角色,近两年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麦特文化的音乐新尝试方面。比如,作为出品人,胡海泉全程运作了娱乐品牌“玛克思”,并第一个推出专注于互联网平台的影像评选活动“首届玛克思未来影像季”。
这是胡海泉第一次在唱片项目之外的运作,他把拯救唱片业的一大法宝压在影像上。2012年,他还带着EQ唱片团队和新人,拍摄了一部讲述几个青年歌手成长的电视剧《明星实习生》,主要目的也是把电视剧作为推广音乐的平台。
2012年“五一”期间,胡海泉亲自运作的2012“MMAX大爬梯”在朝阳公园正式亮相,胡海泉把音乐节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还请来在年轻人中有一定声望的主持人柴静和戏剧导演赖声川等,在现场与观众交流“成长”与“理想”。2012年8月,胡海泉又把陈羽凡拉进玛克思品牌,由他主导2012玛克思唱作比赛。
“麦特最后感觉有点像公关公司了,围绕一个个客户需求去服务,渐渐和之前的设想不太一样。”胡海泉透露,哥仨儿并肩战斗很有默契,100多人的团队什么都做,公司利润确实很高,但也需要很高的垫款,现金流压力不小。
“后来还是觉得各自分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好。”胡海泉说,大家各有各的志向,这个时候正好是原计划做音乐节的时间,公司变革导致今年没有做音乐节。
2009年年底与华谊音乐解约后,2010年1月,胡海泉和陈羽凡成立了巨匠娱乐,与范冰冰、黄晓明等明星成立工作室打理自己的事务不同,巨匠娱乐从开始就走公司路线,为黄健翔、李响、李晨、郝云等艺人提供服务。巨匠娱乐是麦特文化的一部分。
“其实相当于把巨匠单拉出来,专注做经纪业务的创意公司。”对胡海泉来说,巨匠娱乐和EQ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EQ唱片更多还是一个艺术家培训系统、一个新人激励系统,是提供原奶和牛肉的地方,而巨匠娱乐不把制作看成核心业务。
“巨匠不会像EQ那样,去养活录音棚,也完全没必要签一堆作者,养一堆视频导演和编导,管后期制作。”胡海泉对于巨匠的定位是资源整合平台。
数年前,胡海泉凭着兴趣开始投光电、新能源等传统行业,也玩股票。他3年前进入创投界。手游《龙之召唤》由羽泉两人共同参与投资,近期正式上线,开发公司称,这款游戏今年将获得全球超过5亿元的巨额收入。胡海泉笑着打哈哈,称其实看重的是团队,对于《龙之召唤》今年的收入预期,是希望给团队一个很好的目标去努力。
胡海泉很认真地投资一些与音乐和社交相关的手机应用项目,还开始筹备一只与音乐产业相关的基金,正在搭建创投团队。最近,他在看与移动互联相关的票务公司商业模式,为此,他还特意请教了包括拉卡拉的老总孙陶然在内的众多圈内大佬。
“我需要移动支付技术。未来无论版权还是现场演唱会,手机都可实现消费。移动支付本身可以实现,只不过我们入场时的验票机制还不成熟。”胡海泉看到有团队在开发这个技术,希望能为他理想中的娱乐消费定制专属技术。
“通过已有的专利技术,定制出我想要的产品,这是我做新兴数字票务公司的想法。”胡海泉对记者表示,自己非常看好与移动支付相关的技术,也会投资这方面的项目。胡海泉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渠道很碎片化、很灵活。作为经纪公司,他希望发现更多传播的快捷方法,惠及实体的娱乐经济,比如说现场演出。
“我现在处在早期投资以及学习资本运营的阶段,一直关注移动互联网改变的趋势,这些都不是在短期内能看到收益的投资。”胡海泉作为艺人,自己有非常稳定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他做创投人。他相信自己所投资的项目在未来能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这也是他做早期投资的理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