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带徒”培养模式新尝试
2013-04-29董宏进马小雨
董宏进 马小雨
摘要:实施“师带徒”培养模式创新,探索青年教师和转岗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推荐与自荐结合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和培养对象,签订师徒协议,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群体的健康成长及教师新老更替的有序衔接。
关键词:教师师带徒培养模式尝试
.
一、开展师带徒活动的背景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较以往有了较大变化,由职前教育转入职后教育,短期在职培训、技能鉴定、竞赛调考的任务逐年增加,现有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不尽合理现象突显。
作为公司培训机构,为了适应这种转变,我们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教师转岗培训、深入生产现场调研等。公司三年农电素质整体提升工程及竞赛调考活动为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了的机遇和平台。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作用,迎难而上,破解难题,不断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师带徒”活动的主要做法
任何好的管理没有好的机制作保障,是很难持续有效开展的,师带徒管理也不例外。为了做好师带徒工作,必须首先从制度入手。为此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师带徒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成立了师带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通过推荐与自荐结合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和培养对象,签订师徒协议,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和特长,把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传承下去、传播开来,促进教师群体的健康成长及教师新老更替的有序衔接。
(一)确定培养对象和指导教师
培养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人员,一是高校毕业教龄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二是新岗位与原岗位专业(工种、课题)差别较大的转岗教师;三是已有一定基础,希望向某指导教师学习特定专长的教师。培养对象由所在部门确定名单,人力资源部备案。
指导教师应从事本专业(工种)教学工作8年以上,独立讲授过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近三年内有较好的业绩或取得一定的教科研成果。指导教师的选定由本人自荐或所在部门推荐,人力资源部和培训管理部审核,领导小组综合确定。
符合上述条件者,双方在推荐与自荐结合、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与培养对象结成一对一师徒对子、达成共识。师徒对子一般应在同一个部门、同一个班组结对,结对人员相对稳定,工作中经常接触,便于面对面、手把手指导。
(二)确定培养目标和培训方案
为确保培训效果,避免师带徒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简单化,必须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规范的培训方案。培养目标应明确,师带徒协议期满,培养对象应熟练什么、掌握什么、了解什么、可独立开展的主要教学工作等。培训方案要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落实和考核。
(三)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师徒责任与要求
在培训方案确定后,培训管理部门组织起草师带徒协议,并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组织签订《师带徒协议书》,明确师徒责任与要求。
1.对指导教师的责任要求:一是分析培养对象的业务现状,制定培养实施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进度计划和具体措施等。二是热情赐教,帮助培养对象过好四关。一过知识关(大纲、标准和教材);二过备课关(方法和教案);三过上课关(教法与辅导);四过技能关(多媒体技术和实训技能)。负责指导和解答技术上的有关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不足。三是精心指导,为培养对象上好示范课,听好随堂课,导好汇报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共同切磋,及时改进,提高培养对象的整体素质。四是创造条件带领培养对象参加教研活动、学习、讲座和实践锻炼,指导培养对象撰写教科研论文。五是关心培养对象的学习、工作、生活,做好培养对象的日常考核工作,对培养对象的德、能、勤、绩做好全面培养记录。
2.对培养对象的责任要求:一是在工作、生活中尊重指导教师,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认真研读培养方案,理解目标要求,并做好学习笔记,定期交指导教师检查。二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过好“四关”。实训操作时,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保证操作安全。三是坚持听课,并做好听课笔记。主动邀请指导教师听自己的课,虚心请教,不断改进。四是积极参加公开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努力上好随堂课和汇报课,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五是积极参与教学部门确定的专业实践与研究,并认真写好实践札记、教学随笔或教科研论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六是学习期满,按照考核要求提交相关资料,参加考核。
同时,根据培训方案要求,指导教师在征得培养对象同意的基础上,一周内要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翔实明了,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制定的培训计划分别报所在业务部门、培训管理部和人力资源部留存备查。
(四)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师带徒”管理与考核
师带徒工作的日常管理由培训业务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要时时关注,并按有关规定及《师带徒协议书》内容进行跟踪、测评、考核、评比。坚持对师带徒活动进行定期总结评比,认真填写意见,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纠偏,并为有关教师提供便利条件,确保师带徒工作的有效开展。
培养期满,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培训业务部门配合,成立由师带徒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及外聘专家组成的考核组,集中对培养对象一一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一次多媒体公开课、一次典型实训内容的操作、一份综合性笔试试卷、一份完整的学习笔记、一篇学习心得或教科研论文、专业答辩等六项内容。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绩档案,对培养对象考核全部合格的师徒对子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作为绩效评价的基础信息保留存档。
(五)注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师带徒”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指导教师认真研读有关文件,通盘考虑培养计划,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培养实施方案。在培养过程中,悉心指导培养对象学习提高;同时积极学习培养对象的优点、专长,通过指导、讨论、共同研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养对象十分珍惜这种学习机会,虚心求教,在指导教师的培养下,边学习提高,边讲授相关课程,并在学习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指导教师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融洽关系,也通过这种短暂的师带徒工作达成教学中持续的团队合作。
(六)结语
师带徒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的长期工作,它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体制保障和环境保障,要不断完善制度,强化履责内容,在过程管理中升华。要大力拓展师带徒活动内涵,营造相互学习、平等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长效机制,纳入绩效管理目标加以考核,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傅晓兰.新形势下师带徒培训管理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2]王静.“师带徒”培训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2(10).[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