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农牧企业发展的再思考
2013-04-29马启清
马启清
摘 要: 当前,国有农牧企业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差、社企不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着国有农牧企业的发展。加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影响国有农牧企业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到了需要农牧场引起注意,下大力气解决的局面。国有农牧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庭院经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尽快做好社企分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尽快使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关键词: 农牧企业 发展 再思考
青海国有农牧企业大多是建国初期形成的国营农场和军马场,一方面安置了大量转业官兵、城市知识青年和内地移民,另一方面也维护了民族团结,开发了大量土地资源,对周边农牧民发展农牧业起着示范作用,为地区稳定做了不少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到1998年后,原企业性质事业管理的所有国有农牧场正式转制为农牧控股有限公司下的国有农牧企业。但原有的农牧场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差、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企不分、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问题,多年来还是没有解决或改善不大,矛盾仍然存在,制约着国有农牧企业的发展;成为今天各农牧场在市场经济竞争和企业综合实力发展中的羁绊;也使各农牧场在改革发展逐步深入中暴露出一些无法生产力再扩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国有农牧场按企业性质,税收全额上缴地方财政部门。地方有关部门在税收、教育、卫生等方面均按企业对待,农牧场内部的社会性行政事务仍由农牧场承担,农牧场既要办企业,又要办社会。虽然近几年有国家项目支持,各农牧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发展,但底子薄,重复建设多,导致国有农牧场整体负担较重。
另一方面,近年来,尽管国家关注民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诸如国有企业养老、社保等问题,但增长过快的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金、养老金、住房公积金也相继成为各农牧场的社会负担。这种情况下,企业仍然坚持办教育、办卫生等社会职能,使企业发展难以形成扩大再生产能力,阻碍着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寻求发展。
第三方面,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人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只有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的聪明才智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并组织起来,企业才能表现出巨大的活力。也就是说,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导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国有农牧企业职工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锅饭思想或多或少仍然存在,企业缺乏对经营者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制度不甚合理。其次,国有农牧企业在干部任免上没有形成竞争上岗,能者居之,能上能下的机制。再次,企业法人家长制的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针对这些问题,国有农牧企业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外,更多的应该在阻碍农牧场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上做文章。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推行公司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实现具有制衡性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国有农牧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了体制上的依托和规范化的程序。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企业制度是法治化的企业制度,必须树立严格的法制观念,正确处理企业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企业党组织必须植根于法人治理结构,保障企业的正当利益,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党组织还必须超越法人治理结构,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经营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害。
二是企业要通过体制创新,积极与政府协商,把国有农牧场纳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使国有农牧场及其职工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而各地方政府应该认同各农牧场在本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上所做的贡献,看到农牧场在当今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农牧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建设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的行列,给企业以各种惠民政策支持。
三是在经济发展上,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牧业机械化和庭院经济发展为基础,走产学研相结合路子,借助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引入新机制,探索和发展私营的、民间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依靠社会的人才、资金和力量来开发农技服务,使服务多元化。形成集团化、产业化经营,基地农场必须服从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按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实行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四是正确科学地认识企业办社会,将农牧场所办学校、医院移交地方管理,甩掉社会职能的包袱,真正做到社企分开,彻底转变企业职能、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相互交叉,主要领导全方位负责,“眉毛胡子一把抓”,各项工作齐头并进,领导成为“消防队员”,到处“灭火”保稳定的局面。
只有这样国有农牧企业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使“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实现我省农牧企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