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读学生”

2013-04-29达娃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籍流动人口情况

达娃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地区,尤其是部分发达更或者是说发展中地区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数千万人口为了不同的生存目的,背井离乡,艰苦创业,更多的是拖家带口奋战一方。这些人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尽管这样是他们所乐意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他们无疑也成了社会发展的牺牲品、过渡品。

对于这些流动人口,我们且不说这是一定程度上当地人才的流失。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怎么办?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子女跟他们的父母一样,几乎在未成年人的情形下已步入工厂,自食其力。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家庭,对当地经济阶段性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但纵观全局,他们在应该接受继续应该说是义务教育的环境中,放弃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应有的潜能能不受到障碍吗?从历史、从社会的角度看,他们乃至他们的子女都是可悲的,他们的命运或许会昙花一现,但纵种结局是可悲的,更应该说是可怜。姑且不谈是个人、是地区或是社会的责任。

我们地区某校平均每班三十几名学生,就有十多名“走读学生”。三十几,十多名,是什么概念?他们不属于本市人口,就不在本市义务教育范围内。不但属于自费教育,更甚者是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的“走读学生”都没有正规的入学学籍。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参加地区统一考试的资格。他们的成绩影响不到教师、学校的业绩,那么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又会怎样。即使同一对待,他们又没有参加中考、高考的资格,又怎样。更多的是,虽然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相当数量的“走读学生”,但真正从头至尾上下来的有多少。大多是随父母武功到此,就近入学。那么,父母不在本地区务工了,他们自然而然也就随父母离开了。这种学生的流动不是一个学校所能控制得了的,学校又不允许辍学,也难怪大多学校未予这些“走读学生”建立正式学籍,也就是随班就读吧!事实如此,这些“走读学生”到某个学校就读当然会给学校打招呼,但走就不一定了。我们学校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学生走了,第一天班主任以为家中有事或生病了,打电话不接,中午找学生回去探访,找不到人,到班主任自己到学生租住的地方寻找,才知道人去楼空。走,连个招呼也不打,桌子、课本也不要了。怎么想的,谁知道?

这种情况不致影响到一代人,至少是三代了,我们这儿就有很多祖孙三代在这儿务工或就读的,至于就读,那都是临时性的。

不知道地方政府在统计入学率、升学率时是否把这部分“走读学生”计算在内。让我们更为关注的是这部分人多出自山区等较贫困地区,越贫困,流动出去的人口越多,带走的生源越多,不能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就越多,真正接受高等教育的就越少。这种差距与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就越来越大,循而往复,带动经济的差距就越大。

要说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那是自欺欺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改观这种现状,使这种现象向良性发面发展还是有可能的。结合我校几位老师共同探讨的意见,小结以下几点:

一、地方政府要严格控制本地区适龄学生的就学情况

对于不能正常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必须探根究底,他们适时走动的情况必须备案,并搞好追踪调查,确保本地区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正常地接受义务教育乃至下一步的深造。

追踪调查是保证适龄儿童适时接受义务教育不是唯一但是是必须的手段和措施。说到追踪调查,那就会使用相当的人力、物力,学校不是经济单位,不能创造经济效益。那么,政府就应该设置专项的资金,用于调查未按时在本地区接受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就学情况。没有资金的保障什么都是空谈。

二、接受流动人口的地方政府也要严格控制本地区适龄“走读学生”的就学情况

接受流动人口的地方政府也应当为这部分“走读学生”备案,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组织专门的人来调查处理这件事,以确保不遗漏一位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走读儿童”。

对于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地方政府应在征得国家允许的前提下创建“打工子弟学校”对这部分“走读学生”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教育。没有这种条件的,也可以在本校设置相应的班级,即使只能随班就读的学校,也应试其情况,为其备案,办理借读或正式学籍。要确保每一位“走读学生”同样的接受完义务教育。对处理不当,未于“走读学生”建立档案,只是“走读学生”不能正常地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单位、个人进行严肃的处理。

三、国家应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给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创造就业、再就业的机会

为什么流失,在这儿没有他的工作岗位或别的地区有更适合他的工作岗位。如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了,那只有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就没有流失。再说光教育支援西北、支援西藏等,学生、人都走了,支援谁?

支援这些地区,第一步不是派人去,而是不要让人走,在不流失的前提下。怎样才能不流失,人尽其用,每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四、国家、最起码一个省份基本的科目必须同一版本,接受同样的教育

我们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一荷泽的学生随父母务工到这儿就读。在菏泽,他是上六年级,但版本不一样,他只能推到四年级就读。也就是说,父母工作的变动,就让他多上两年学,这两年所造成的影响又会怎样去计算。更有甚者,有些教材版本之间根本没有太大的联系或是联系不上,给走读的学生带来很多的不便,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他们就学的心态甚至是一生。

“走读学生”数量越来越大,其一样中影响到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到我们下一代人的生存质量,我们必须予以重视,我们有地区的差异,但都是平等的,决不可再让“走读学生”成为地区教育的盲点。

猜你喜欢

学籍流动人口情况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教育部:不得将学籍作为中小学生入学和转学条件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