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评初探
2013-04-29陈黎
陈黎
摘要: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评主要测试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等方面,对大学生个性特点及职业性向进行评估,可帮助大学毕业生尽快在就业后适应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将职业适应性测评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通过对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测评分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从而解决大学生求职发展问题。
关键词:职业适应性职业适应性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FL(K2]一、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评的概念与意义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每位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只有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获胜。但并非每位大学毕业生都能胜任其岗位,也不是每位毕业生经过相关岗前培训之后,就能够适应并满足岗位的需求。加上有些毕业生因为缺乏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对自身价值认识不清,不能形成稳定的求职就业心态,从而导致其职业适应性较差。因此,学界应对毕业生职业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开发针对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评系统,指导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适应并开创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适应性测评起源美国,是指通过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等三方面的科学测试,對被测评人的心身素质进行评价,发掘被测人的就业兴趣和技能,提高被测评人与岗位相匹配程度,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和人岗匹配的效果[1]。在现实中对于选拔人才和对个人职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适应性测评的具体内容因不同岗位或职业而略不同,一般分为基础文化知识与能力、生理素质、心理特征和特殊能力要求等测试。此系列测试,在高中生、大学毕业生择业以及已就职人员变更职业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运用职业适应性测评系统,可改进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较理想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式是,每位学生在选择职业之前,应对所学专业和本人特点进行谨慎测评。每位大学生应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我是什么性格、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等。能完整、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人尽其职、人职匹配”的重要一步。除了自我认识分析以外,向学校就业指导老师、职业咨询师求助、咨询,选择运用恰当的专业测试问卷或软件来对自己进行职业适应性判断,所得结果为职业选择提供参考[2]。
二、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评的方式
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工作动机测试问卷
工作动机测试问卷主要是为测定个人的就业动机水平而编写的。该问卷从个人动机和行为的概念入手,包含亲和动机、风险动机、成就动机和权利动机等四部分组成。工作动机测试问卷可用于评价求职者就业动机和职业的相匹配程度,可广泛适用于各行业、各层次求职、跳槽的应聘者。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对于各种动机表现出来的程度不一致, 因此,不同职位要求就职者的动机状态是不一样的。每一项动机的定位水平也不相同,因此没有统一设定动机水平高低的分数标准。
(二)个人价值需求测试
个人价值需求测试是根据马斯洛五层次需求层次理论设计,把求职者的内心价值需求划分为财富需求、享乐需求、权力需求、工作需求、成就需求、健康需求、享乐需求和激励需求八种。个人价值需求分析测试可以帮助用人单位分析工作人员的各个方面,包括:敏感需求分析、未来三年走势分析、思考模式分析、规范化管理指数、优势特征、目前状态分析,其测评结果反映的是该求职者的价值需求与所申请的岗位之间的吻合程度,及求职者的个人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价值需求测评不代表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它反映的只是求职者希望朝哪个方向发展以及目前的状态,仅仅是对现阶段情况的反映。
(三)职业兴趣测试
职业兴趣测试是心理测试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表明一个人最感兴趣的并最可能从中得到满足的工作是什么。它用于了解一个人的职业兴趣方向以及兴趣序列。职业兴趣测试结论是说明个人对某职业的喜爱程度的高低,不能说明被测试个人职业能力,也并非对个人是否能做好某项工作能力的判断。职业兴趣测验有许多用途,最典型的就是求职者职业生涯规划,因为求职者总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得很好,另外如果雇主选择那些与求职者职业兴趣相似的候选人,那么这些候选人很可能在新的岗位上取得较大成功。
三、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评完善路径
一系列的职业人格、职业兴趣等测评,可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职业中所需要的特质。因为职业适应性测评并不陈述大学生合适什么职业,而是告诉大学生哪些自身素质和特征对其职业是有重要作用的。因此,职业适应性测评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由学校为大学生推荐一个职位,而是告诉大学生怎样发掘适合自己的职位,即帮助大学生增加职业竞争力。唯有大学生自觉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才能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之下胸有成竹。同时,通过应用职业适应性测评,也可以对大专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有积极促进作用[3]。
(一)建立系统的职业测评指导,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就业测评和指导体系,贯穿大学教学的始终。首先,就业指导部门在大学生新生入学期间应举行专业教育课程,让学生初步对本专业就业市场的现状进行掌握和了解;其次,第二学年应组织测评每位学生的性格、特长和兴趣,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再次,第三学年应组织大学生学习就业政策,参加社会实践,为毕业前寻找职业打下基础;最后,应教授学生掌握求职技巧、规避求职陷阱、撰写求职简历、组织学生参加模拟面试,组织学生参加人才市场招聘等等。各阶段课程应承上启下,形成有效的、系统化的职业测评和就业指导体系。
从完善和发展角度,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重视每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形成发展式的就业指导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评来了解学生们的职业兴趣、求职意向和就业预期,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与特定职业的适应程度,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利用职业测评帮助学生进行正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活动,从新生第一年入学的时即进行多样性的职业适应性测评,开展职业设计和规划教育更为合适。
(二) 搭建职业测评平台,为求职大学毕业生做出完善测评
如果只依靠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几位就业指导课老师对全校的大学生就行职业适应性测评,从效果上来看,是不完善的,容易流于形式化、走过场。各大学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测评平台,鼓励有能力的老师考取心理咨询证书,成长为心理咨询师,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网上职业测评平台开展交互式的职业测评活动。
1.组建就业指导队伍,做出专业测评和指导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呈现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特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负责学生心理測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就业顾问, 一般业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其他人员也需获得学士学位。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拥有培训资格证书,并通过考试才能上岗。我国高校现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辅导员完成,其中不乏有人把就业指导工作执行为形式化的宣传动员。而职业适应性测评和就业指导包含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重视就业指导教师的进修和培养,并积极引进心理学专业人员来担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使职业适应性测评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更加专业化。美、英等国家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了“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与信息化”。这种较为先进的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4]。
2. 前移职业测评,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薄弱。当高中生对众多职业领域认识还处于半懂不懂时,他们就要选择为文理分科。在高考志愿的选择时,许多考生并不了解自己选报专业和职业方向的联系,受父母、老师或偶然因素的影响非常大,通常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热门学校,选择以后能“赚钱”的时髦专业,而较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我国中学阶段的职业测评和规划教育就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的职业适应性测评前移到大一新生入学时是不够的,还应当进一步地将职业测评前移到高中乃至初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后频繁换工作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缓和严峻就业压力的良好效果[5]。
注释:
[1]朱莉娟,宋晓燕,栗玉波.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测验研究现状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2]贺芳.基于职业适应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出国与就业,2011,(20).
[3]廖爱华.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适应性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1).
[4]黄忠喜.大学生职业测评分析及其职业指导启示—以江西蓝天学院为例[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0,(7).
[5]陆秦.西方职业测评理论与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职业测评解决大学生频繁离职问题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本文系安徽三联学院质量工程基金项目《大学生职业适应性人才测评系统的编制与应用》成果,项目号:10zlgc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