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谈智慧
2013-04-29南怀瑾
對于教育的重点,前面讲过性与情的重要。接下来探讨什么是思想。学教育的特别要把这一点搞清楚。我先不拿佛学来讲,那个太细了,就拿我们上古的文化《黄帝内经》讲。
精与神
其实《黄帝内经》是我们最古老的医书,其中,灵枢卷注重经络,对研究针灸的人尤其重要。灵枢卷二有个《本神》篇,这个本神的神,不是神鬼,是我们的精神,生命的禀赋是“神”,我们讲这个人有没有精神的“神”。《本神》篇“法风”,法是效法,风是一股气的意思,生命就是这口气,呼吸的气一断就死亡了。
黄帝问他学医的老师岐伯,什么叫做人的意志精神呢?岐伯回答说,“天之在我者,德也”。上天,这个是代号,生命的本来,我们中国讲的天或者道都是代号,已经切断了迷信的观念,是科学哲学的来源。上天是什么,“形而上”的。什么叫“形而上”?宇宙万物都有形态、有现象,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但生命的本来,最初那个功能叫“形而上”,没有形象的,更不是唯物的;但你说唯心也不对,心跟物都是因它而起的。“天之在我者,德也”。怎么解释?中国文化讲“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给你的,是禀赋的来源。
“地之在我者,气也”,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以后,我们的生命得以维持,是靠宇宙以内一股能量。这个“气”并不是空气的气哦,也不要看成瓦斯气啊、电气啊,不要搞错了。是说,生命有一股能量的存在,要注意哦!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要认得中国古文。像我们当年十几岁在庙子里读书,自己就看懂了,要是你看成气很薄,那就错了。“薄”者,逼迫也,我们小的时候读兵书,“兵薄城下”,是说兵快要到城边。“德流”,上天给我们生命是个流动的力量,它是动态的。“气薄”,后天的生命功能随时逼迫着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我们生命的存在,四个字“德流气薄”,上天给我们生命的功能,地球给我们生命的力量。
“故生之来谓之精”,讲到人的身体了。上天给我们生命的功能,地球给我们生命的力量,变成生命的存在,就产生精。精不是男女性交出精的精哦!精就是现在讲的细胞、基因,或者荷尔蒙,我们这里翻译叫“激素”,这些都属于精。所以老了、病了,人就瘦了,细胞出了问题。
“两精相搏谓之神”,有阴阳气在里头,阴精和阳精,每个人本身有阴阳的精。“相搏”,两个互相合拢来,力量绞起来就产生“神”。所以我们老了,眼睛老花,神不够了。像我现在还可以,因为我晓得养神,养精养神叫保养精神。
魂与魄
“随神往来谓之魂”,脑 的思想叫做魂,灵魂。在中国文化的灵魂是唯物的吗?不是,但也不是唯心的,是唯物唯心两个同体变化来的。随神往来就是魂,我们思想是魂。所以看古书,或看古代木刻的画,人死了,上面出来一条线,灵魂出来了。做梦叫神游,我们古文讲自己做梦,神离开头顶去外面,魂出去了,先由脑通到心脏,全身通的,它跟着这个神跑。以前老一辈子的人,会看老人的生存时间。譬如我有一个老师,有一次我父亲告诉我,你那个老师我看不久之客了。不久之客就是活不久了,在这个人世做客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我父亲对我讲,旁边就有人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我父亲说,他的神已经张开了,像花一样张开了、散了,看到人茫茫然,所以活不久了。这是说“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是睡着了的那个气,我们睡着了身体还在动,会呼吸,呼吸同肺很有关系,这个叫做魄。魂魄是两件事,你要研究中国字的不同哦!什么叫鬼神呢?往下面去的叫做鬼,向上冲的叫神。鬼字旁边有个云字的叫魂,鬼字旁边有个白字的,一股气,叫魄,就是呼吸。你们如果看过死人,到医院里看到快要死的人,他那呼吸,呵!呵!呵(急促状),就是他的魄快要散了,呼吸快要完了;它同呼吸关系很大。
心、意、志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中国文化中,精、气、神、心是分开的,这个心不是讲心脏哦!心,就是我们能够思想、能够记忆、能够作用的能,用一个代号叫做心。你看我们中国的心字很有意思吧!形状同我们心脏解剖出来一样的,像半个月亮一样向上,上面没有东西,里头也是空的。另有三点在外面,这三点是什么?精,气,神,这就是心了!我今天告诉你的是小学古文,如果要说心脏,就要两个字连起来,心字加个脏字,才是心脏。
“心有所忆谓之意”。你们办教育要注意,教育儿童增强记忆,心要宁静。心随时忆念,同学说我记忆力强,我现在比以前还更强,强在哪里?心有所忆,一个好的句子或者是好的问题,我留意了又留意,记了又记,不是用脑,是用自己这个主子,怕忘记了就反复记。不像你们记忆力散乱,一天到晚在玩,自己又都在闹情绪,没有恢复到先前的记忆。心有所忆,是回忆,随时回想这一句话。
“意之所存谓之志”,人要立志,很坚定的意志。学医的人,不管中医西医,希望病人跟你配合,怎么配合?告诉病人,放心,一定会好!增强他求生的意志。所以医生晓得这个病人救不了,但还会告诉他,“没有问题”,然后转过来跟他家里的人讲,“不行啊!准备后事吧!”不能给他听到,因为要保存他那个求生的意志,给他希望,使他坚强。
“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意永远保存着,谓之志,志跟意是这样的差别。那么中国字呢?不同的,心字上面加个士,知识分子、读书人,受过文武教育的叫做士,士的心叫做志,坚定的意志,“我要这样做”的意志。
思、虑、智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和想两个不同。你看中国上古的医书里就有,并不是佛学来了以后才有的,可是一般的医生不读这些,可惜啊!所以中国的医学不高明了。一个好的医生,他的意志、记忆、分析,一定很坚强。因志而存变,知道内在的变化叫做思,这个是思想的思,不是想,想是粗的。你教育孩子们,看了能记得,是影像好,那是想出来的,不是思,思是很细的,所以我们文学上叫“沉思”。科学家发明,哲学家研究逻辑,都是“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大学之道讲,安而后能虑,考虑,虑包括了思想,这和佛学不同了,它是科学的。因你的意志而存变,心里有这个观念求变化,是思想来的,因思想考虑很多,很细密,这个叫做虑。这个虑字呢?老虎的头,再下面是田,就表示这个身体的中心在胃这里,放在心里头。所以这个虑,是很内在的思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智慧是最高的,它不是思想来的。因虑,内在的研究这个问题,譬如我们讲,你要考虑考虑,我们中国话都是这里来,叫人家多想多研究,考虑完了,不用思想,不用意志,忽然灵光一现那是智慧,所以智慧不是思想出来的,也不是从心出来的,是神出来的,这又回到神了,所以说智慧可以通神。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处物,就是对付万物、对待世间人,如此能够做事了,这是智慧之学,教育的目标在这里,教育的作用也在这里。
(此文通过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兰溪根据南怀瑾生前讲座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