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器官捐献体系两年后会建好”

2013-04-29李妍李勇

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黄洁夫卫生部部长

李妍 李勇

他是一位副部长,被尊敬他的学生称为“黄老师”或“黄校长”,他亲自主刀为患者做过器官移植手术,也为网上流传的一篇帖子百感交集。

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也是一位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

3月4日,参加全国两会的黄洁夫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针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诸多热点如器官移植、医疗改革、控烟等问题做出回应。

器官捐赠制度今年推行全国

在中国,器官移植手术一直面临困境,主因是可供移植的器官源匮乏。

以前,器官移植的来源一直依赖死囚。但随着司法改革,死刑判决逐年减少,器官移植手术渐成“无源之水”。这样的背景下,甚至衍生出器官地下交易市场。

如何让器官移植事业走出困境?是很多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2月25日,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召开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视频会议,决定年底前,将器官捐献制度在全国推行。这也将是2010年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首次将经验推向全国。

在这次会议上,67岁的黄洁夫几度哽咽,“这个梦,凝聚着几代人的期望。今天我们展开器官捐献,为实现这个梦铺平了道路,指引了方向。”他说。

采访中,黄洁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公民自愿捐献相关工作已经全部铺开,正在以每天增加两例的速度增长。

黄洁夫的愿景是:阳光的、不违伦理的器官来源梦想变为现实,中国的移植医生可以正大光明、理直气壮地在国际舞台上发言,医生在做取器官手术的时候,心里很阳光、很自豪。

“两年之后的今天,被老百姓拥护的器官捐献体系就会建设好。”这是黄洁夫心中的愿景。

中国的器官捐献制度还不尽如人意,黄洁夫认为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落后,而是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弃之不孝”。对这个阻碍器官捐献的传统理念,黄洁夫有自己的解读。他告诉记者,孔夫子讲弃之不孝,但用之却是大孝,使用它(器官)救人就是大孝。

黄洁夫向记者透露,愿意捐赠器官的群体,现在不单包括学生,很多农民工、打工者也都愿意捐赠,领导干部们也在身体力行。比如,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华建敏都表态要填写器官捐献志愿书。黄洁夫自己早已填写了志愿书。

在器官移植工作中,会根据工作的具体环节来设置机构和职能。黄洁夫介绍,上游的器官捐献由红十字会负责,下游移植医院的监管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中游的器官获取和分配由红十字会和卫生行政部门一起负责。

控烟应侧重维护非烟民的权利 而不是强力让吸烟者戒烟

今天,公共场所有烟民吸烟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不少民众对国家控烟政策的效果提出疑问,“烟草院士”事件更是让社会对控烟政策颇有微词。

身为中国控烟协会会长,黄洁夫自然会被问起这个话题。

“控烟,是不是应该从我们的代表委员做起呢?”两会现场,有记者问。

黄洁夫直言,“并不想讲控烟”。他的观点是:“控烟在我们国家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是应该保护不吸烟的人不受二手烟危害的权利,而不是强力地让吸烟者戒烟。”

黄洁夫认为,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防止烟草对青少年的毒害上,使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起来时,不要成为全世界烟民最多的国家。

“这是实事求是,也是立足于现实的政策。我们现在不要过多地去干涉那些吸烟的人,吸烟不是吸毒,他吸烟有自己的原因,有些人工作压力特别大,就像医生中,也有很多抽烟的,其实医生很苦恼。”黄洁夫说。

说起“烟草院士”,黄洁夫表示,自己从来不谴责吸烟者,对“烟草院士”也没谴责过。他觉得“烟草院士”可能是个好科学家,但他的研究和我国的烟草控制战略形成矛盾。

“如果这件事情影响到国家声誉,引起过多纠纷的话,我建议他不要这个院士头衔。”黄洁夫如是表示。

医改需要医生有积极性

网络上流传广泛的一篇帖子《含泪十问卫生部部长》,是一位年轻医生所发,直陈医疗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困境,包括医务人员的待遇、医患关系等诸多问题。这些也是当前医疗改革所涉及到的难题。

黄洁夫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看到了这“十问”,并向卫生部部长陈竺作了报告。他对“十问”百感交集。

“我更多是一个老医生,想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回答这个年轻医生的‘十问。十问部长的这位医生,情绪比较悲伤和无奈,如果我们的医改不能真正地发挥医务人员的作用,就不可能成功。”黄洁夫说。

“提出‘十问的医生,他的问题确实很尖锐,但同时有些问题也很有启发性,必须要正视和正确回答。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怎么让这些医生,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医改,把每个医生自己的人生追求的梦想扎根在中国梦之中。”黄洁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关于医生的晋升体制,也是医务人员所关注的。一位医院院长就表示,现在有很多医生做手术非常好,但是因为缺乏科研论文,在晋升中就会遇到问题。这位院长建议,应该将医生分为科研型人才和临床型人才。

在两会现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黄洁夫,他回答道:“作为医生来说,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其天职是治病救人。如果生硬地分为科研型和临床型,在操作上可以,但从医学文明上来说不合适。”

网络热帖:含泪十问卫生部部长

1.我们行业是服务行业吗?如果是,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2.您的工资从哪里拿的,您又知道我们临床一线的工资从何而来,如今的医院没有不搞科室核算的,您给我们发工资了吗?

3.医患关系紧张是由于我们沟通不够,您是不是希望全体医护人员都练就如簧巧舌,比如是政客和律师?

4.您如果在常年的超时超负荷低工资工作情况下能保持好心情好态度吗?

5.您到北京以外的地级以下医院去看了吗?

6.卫生部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7.医生受劳动法保护吗?如果是,那么休息日查房加班,凌晨打车到医院看急诊您给加班费及打车费了吗?

8.医疗市场混乱,一些大款到处开医院,广告骗得老百姓晕天晕地,同卫生部的离退休人员就没干系吗?

9.您说医院先救人后收钱,您知道不知道每年有多少恶意逃费和欠费发生?这笔花费是您给还是民政局付?

10.医患关系紧张,是由医生负主要责任吗?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没有干系吗?

猜你喜欢

黄洁夫卫生部部长
部长通道:从“躲”到“等”新气象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黄洁夫的底线
丝绸之路旅游部长
委员风采
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文艺评论家与部长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
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为本刊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