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外生枝 精彩无限

2013-04-29王冬晖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节外生枝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王冬晖

摘要: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经由完全地不断预设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节外生枝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67-02

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和学情。面对我们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能越俎代庖、简单处理,而是要及时、适当地加以调控,含而不露地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变得精彩纷呈、异常美丽,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一、接纳“错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课堂不是预设的牢笼,课堂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对待学生的错,有人说:“孩子是没错的。”是的,孩子有错也是美丽的,孩子的错是有价值的,学生的错是一种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是无法设计和预设的,只要我们老师善于调控,站在新课程的视角给“错”重新定位,挖掘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发现错误是多么的美好。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不能早早吹响比赛结束的哨声,相信给他一束阳光,他定会还你一片灿烂。只有基于这种理念,教学才是活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我把长方形稍稍一拉变成平行四边形后,问学生:“你知道现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为什么?”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几乎全班同学都肯定的回答仍是“8×5=40”,班里的“数学小博士”还慷慨陈词道:“因为两条邻边还是8和5,没变。”无疑,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认知基础局限了孩子们的视野,不过孩子们潜意识里已试图运用已有的“邻边相乘”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这不正说明“转化”的数学思想已深入孩子们的小心灵了吗?听完他的回答我一声不吭,微笑着一拉、再拉,拉至几乎上下邻边挨近时故意提高嗓门问:“那照你们的想法一定还是五八四十喽?”孩子们面面相觑,还窃窃私语:“不对呀!明明接近0了呀。”学生的错误“错”得顺其自然,他们在操作中感到困惑,困惑后产生的探究欲望是强烈的,这就是“错误”带来的附加值。课堂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错误”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当我们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学生的“错误”时,“节外生枝”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善用“差异”,让思维回归真实课堂

课堂教学中,当实际生成游离我们预设的目标时,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思维,但是尊重学生思维并不是完全被动地被学生牵着鼻子随意走,或者担心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不敢乱讲,感到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我们应及时主动引导,用我们的智慧,引领学生的思维,点拨矫正,做到去伪存真,殊途同归。绝不能含糊不清,一带而过,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预设、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画圆,一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居然用圆规画得有模有样,稍逊一筹的同学则圆规不动捏着纸转动,而一些学困生却只能找来圆形物体沿着轮廓边缘画。教师见此不动声色地问:“这两种方法画出的圆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学生说:“一种有圆心,一种没有圆心。”话音刚落,马上有异议者站起来说:“怎么会没有圆心?”并大显身手了一番:把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嘿!不由分说,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继而找出了圆的半径和直径,还自发地不要老师讲解,自个儿到书上找到它们的定义以及联系等,进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通过合作交流,初具“经验”的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先前经验”进行说明和共同论证,可以使得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清晰、丰富、完善和科学。“经验”稍缺的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参与研究的思维过程,共享学习的集体成果,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智力强项在合作中发挥,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加上教师的冷静面对,从容大胆,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回归课堂。

三、善待“意外”,让课堂彰显灵性智慧

在《圆的面积》练习课中,有这样一题:一块蔬菜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2米。它的喷灌面积有多少平方米?结合书中的插图,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射程”的含义,分析得出“射程”既喷灌面的半径,求喷灌面积即是求半径为12米的圆的面积。然而,正准备让学生计算时,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叫道:“不对,这不是圆,是圆环!”圆环?此话怎讲?全班所有学生包括我都用疑惑的眼神盯着他,期待着他的解释。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讲台前,把书往投影仪上一放,就激情澎湃地讲起来:“你们看这个喷灌装置,它的地面也是圆形的,而这个地面被挡住了,是不可能喷到水的,在装置旋转喷水时,它只能在装置外面的一圈喷到水,而这一圈就是一个圆环,所以它的喷灌面积是一个圆环的面积,而不能说是圆的面积。”听了他的一番解释后,我如“一语惊醒梦中人”,教室里顿时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而我也深深地被他这种缜密、独特的思维方式折服了。之后,又有同学补充道:“我也觉得是这样,我们不能忽略喷灌装置的底面积不计,大概地算出喷灌的面积。如果能知道装置的底面半径,就能求出这个圆环的面积了。”“我想,这道题目的问题应该再完善一些,改为:它的喷灌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可见,以一种欣赏的眼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每个学生都各有所得,而且也能给老师和学生以启发。课堂的精彩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四、善用“生成”,让课堂折射和谐默契

在教《循环小数的意义》一课时,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1)拍节奏,悟规律;(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那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我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58.6÷11=这两道竖式题。”随后,我把同学求得的商:0.33、5.32727等,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第1题的商从小数第几位开始循环的?第2题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我感到非常满意。“老师,我们学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啊?”一位同学突然一问,班上哗然了。孩子们都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学习像循环小数这样的知识,没多大用处!”“我认为,刚才的竖式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免得浪费那么多的时间。”“我不同意,如果学习确实需要,该花时间还是要的。”“用计算器多好,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去算。”“可我们都没带啊!这就是老师的责任了。”

出人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了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一向自信的我有些发慌,但我马上镇静下来,竖起大拇指对着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样的!”随即,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把原先要在课堂上做的竖式题放到课外,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式来完成。同时,我把课后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移到课堂上来。孩子们又投入到对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的探索——春夏秋冬、日落日出、周一至周日、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还有学生站起来说:“人都是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可马上有人提出了异议:“这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因为人死了不能再复生。”“人死了虽然不能复生,可他还有儿子、孙子……”课堂上,面对孩子们在思路上背道而驰的这些“歧路”,是把他们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呢?选择前者是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牵着孩子们走,无疑置“动态”不顾,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孩子们敢于提出“这个阶段学习循环小数没多大用处”震撼了我,而我也正是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一“问”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才会使课堂折射出师生、生生互动的和谐默契,才会让课堂进入佳境。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开放的、鲜活的,是充满挑战性的,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情况。理性地看待生成,有效地应对生成,是我们的追求。面对课堂,我们教师要有弹性地预设,更要关注动态的生成,要用我们的智慧引领思维差异,开放地接纳错误,科学、艺术、有效地应对意外。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绽放出美丽。只有放飞学生的灵感和智慧,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创意,层出不穷的新方法;才能让不期然的意外,幻化成课堂教学最精彩的瞬间;才能让人聆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才能捕捉到生命绽放中最精彩的音符。

猜你喜欢

节外生枝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画蛇添足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节外生枝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综合管理实践探究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国企改革“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