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中国企业家
2013-04-29宋文洲
宋文洲
个企业是否真正强大,开放的市场环境是块试金石,得益于关系网络或官方采购乃至政府保护下成长起来的企业,貌似强大,但不是企业自身的强大,而且其依赖的支持充满着变数。全靠国内垄断成长起来的500强,其含金量又有多大呢。
在国内取得一定业绩的企业家都在谈“国际化”,而真正走出去的却没几个。团购式的“国际化”,不如说是企业家们的自费商业旅行。他们身上的诸多“虚胖”诟病甚至会牵连一个企业的命脉。当然,也有低调务实的企业,如华为,桃李不言,其业务已遍布全球。
企业家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经营中最关键的要素。比较中日两国企业家,其经营管理既有共通的东西,但总体上的差异也显而易见,如中国企业家的大胆开拓,日本企业家的谨慎保守。柳传志、马云、马化腾、雷军等无疑都是令人尊崇的佼佼者,但更多中坚企业的就不是那么乐观了。
我所观察到的企业家吐槽诟病大致如下:
中国合伙人。恰好我刚看了这部电影。生意好做,伙计难搁,这几乎是朋友合作做生意的一条铁律。屡屡听到某企业高管的集体抛股票或另立山头,甚至传出某创始人被前东家检举拘捕等怪异事件。高层没有凝聚力,如何能让下属向心,其战略执行或战斗力也必是大打折扣的。
好大喜功,忘乎所以。此类老板在初具规模的企业里最常见,其中最常见的模式就是“打败苹果”、“战胜三星”之类让媒体都喷水的口号。说实在的,如果旗鼓相当的企业,这还真能壮胆,而你的销售额连人家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就口出狂言,甚至再砸个象征意义的苹果,让人难以理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样的老板其下属汇报的信息也必是报喜不报忧,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的冒进决策,除非能负负得正,其事迹也只能是冷笑话的料。
独裁下的封建家奴制。我不反对独裁,某种程度独裁造成企业管理的高效,也不反对家族企业,国外很多成功的企业也是家族企业。国内民营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多多少少都有独裁的痕迹,从公司墙上到处张贴的老板名言,再到内刊中领导伟岸的照片。这种环境下容易养成唯命是从的家奴,其一切主旨是讨主子欢心,并以此得到奖赏。此类企业中。让老板看到自己的忠心是升迁的唯一途径,如此一来,老板周边的人将主要精力放在宫斗上,有能力的人或被排挤或者干脆敬而远之。
盲目的机会主义。趋利主义无可厚非,但一旦脱落自身条件的盲目或企业战略就是机会主义的话,那现在的机会极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祸根。例如电子产品,一旦有款产品。便蜂拥而至,根本不考虑企业的DNA。如前几年做电子书和电子书城,瞬间就有几十家企业涌入;当风头转向平板电脑时,更不下百家;现在风头正劲的是智能手机,即使大家知道只有少数几家才能挣钱,但锤子、镰刀、斧头、丝瓜、茄子等起个名字一起上。
另一个更显著的产业是房地产,短期看的确很赚钱,别管做什么的企业,只要圈到钱,就投入房地产业。这个产业是有周期的,一旦低潮期,不容易退出,势必将企业的经营拖下水。还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扮演的获利角色让这个市场畸形发达,但泡沫总有破的一天吧。
继承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已临近退休,企业继承人的甄选成了很多企业的悬念。环境已不同于当年的草莽,已是拼管理而非拼机会的时代。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日本企业里已发生,上一代创始人往往会选择自己的孩子或喜欢的部下接任,而下一代很难超越上一代,就成为管理上的套娃现象。这个问题在今后五年可能会集中爆发,对此我不乐观。
[编辑 周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