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排座位

2013-04-29徐华兵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排座位座位同桌

徐华兵

班主任们或多或少都会为给学生排座位犯一些愁:身高、视力、成绩、学生习惯、相互间影响、学生间矛盾、特殊体质等等,都可能成为考虑因素或变动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局部甚至是个别的座位变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突然间,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借机以同样的理由要求更换座位,往往让年轻的班主任们焦头烂额,疲于应付。更重要的是,排座位这个看似很小的事往往被家长和学生视作关乎核心利益的大事,成为矛盾和利益争夺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的矛盾,甚至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更遑论学习了。

那么该如何正确处理座位问题,减少矛盾,提高排座的有效性与和谐性呢?我总结就是十二个字:抓大放小、鼓励竞争、适度调整。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座位安排方法不适用于新生座位安排。根据经验,早期的座位安排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学生尚在磨合期,处理较为容易。而磨合期结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已然熟识,矛盾便逐渐凸显了出来。这时就要用心了。

首先说抓大放小。

抓大,就是坚持原则。大的原则就是力求公平与和谐。具体来说,应该强调以下两个方面:一、原则上不考虑身高、视力等体质因素。每一个学生进校前都是经过体检,达到学校健康标准才登记入学的。而且,教室里有讲台,老师是站立教学。理论上讲,学生坐在哪儿都不应存在看不到黑板的情况。至于视力因素,则应是家长通过医学手段予以解决,老师不可能照顾所有的个体差异。二、座位实行大循环。即理论上讲,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周期内都会坐到教室里的每一个位置。

放小,就是放权,即尽量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安排自己的座位。我的做法就是根据大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让学生自愿选择座位和同桌。名次靠前的先选,被选作同桌的人自动失去选择权。依此方法,由前到后选完为止。这样以来,安排座位就变得新颖、简单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兴致更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想来家长也是无话可说的。学生由被安排的客体变为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体,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和促进作用。这同时也就体现了鼓励竞争的原则——想要谋取好位置、掌握自己甚至他人的“命运”就必须努力,凭实力说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选择与自己性情、成绩和习惯相近的同学作同桌,很多都是老友。这样以来,矛盾冲突的可能进一步减小,而资源(即学生)也得到了自然的组合和优化(尤其是学优生)。这既避免了老师陷入众矢之的的危险,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重要是学优生之间),岂非两全其美?即使某些同桌出现了新的矛盾,也可以在两个月后再次选择,矛盾又可以消失于无形了。

当然,这种方法也可能产生一些问题。如一些学困生会自然而然地坐在一起讲话,喧闹,影响班级,甚至一些学优生也会因为老友在旁变得“滔滔不绝”起来。此外,我们也会看见男生组合与女生组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就必须适度调整了。当然这一原则是要在选位前跟学生说清楚的。在教育和鼓励无效的情况下,班主任必须果断予以微调。调的时候,当然最好找偶数问题组合,尤其是学优对学困、男组对女组。调的结果是学优+学困、男生+女生。这样的同桌往往会源于习惯、成绩、性情或性别的差异,再加上一种“负罪感”(即违纪被调了座位),顿时都变得安静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可能在下次换位后自觉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以保证不再重蹈覆辙。

想来,排座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极大地考验着班主任的管理智慧。我谨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求抛砖引玉,共谋班主任管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猜你喜欢

排座位座位同桌
换座位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巴士上的座位
小座位中蕴含的大道理
换座位
羡慕我同桌
那个没抢到座位的孩子
坐公交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