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且行且思
2013-04-29李剑
李剑
青奥会的小顾问
在戴清宇十几岁的人生经历中,有着令她难忘的一段,那就是:2012年5月,她被吸纳为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文化教育、开闭幕式及大型活动的顾问团成员。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拉开帷幕,这场举国欢腾的体育盛事沸腾了十几亿国人的心,也点燃了戴清宇心中那颗渴慕奥运会的火种。2012年,南京青奥会组委会面向全国青少年征选小顾问。戴清宇马上在网上报了名,并通过网络参加了青奥会创意征集活动,提交了包括火炬传递、闭幕式活动等在内的多项创意,赢得了组委会的青睐,获得了赴南京参加现场征选比赛的资格。
来到南京之后,戴清宇才发现,比赛现场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选手,她足足有1000多名竞争对手。现场比赛共分为4个环节:自我介绍、才艺展示、演讲或辩论会以及英文展示。自我介绍自然不在话下,才艺展示也难不倒自幼学习小提琴的戴清宇。第三个环节,她选择了围绕青奥会主题的半命题演讲:“我的梦想,让蓝眼睛、黑皮肤住进我家”。最后,她以“我们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为题,进行了时长3分钟的英文演讲。
为了这次比赛,戴清宇可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她首先去网上搜索了大量有关青奥会的各种资料,了解青奥会的项目设置、比赛规则等,并且阅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在此基础上,她对青奥会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建议,如举办与青奥会及南京相关的文化展览,帮助海外青少年进一步了解青奥会、了解南京、了解中国;组织中外青少年观看露天电影,促进中外青少年的交流。
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为数不多的青奥会顾问团成员后,戴清宇更不得闲了,她忙着“补习”中国文化、历史知识,时刻关注着青奥会的最新进展,积极地向同学们介绍青奥会的方方面面,还常常与大家一起探讨对青奥会的见解及感受。看她那忙碌不停的样子,俨然已经是青奥会现场积极的小顾问了。
实践活动的小达人
戴清宇的身影常常活跃在学校各类活动的舞台上,她是学校活动的小达人。她是学校大队委的副大队长,曾一手组织策划了同学们的春游活动,还曾策划组织同学们前往敬老院和空巢老人的家中,为孤独的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给他们平淡的生活带去一些欢快跳跃的音符。她还是学校新生军训时的发言代表、开学典礼和红五月艺术节的主持人、运动会的报幕员等。
除了在学校活动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戴清宇还常常来到田间地头,变身为小农科员。开始,小清宇只是帮奶奶锄草、播种等,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渐渐地,她还学会了喷洒农药。后来,戴清宇又邀请小伙伴儿们一起去帮村里的孤寡老人干些农活儿,减轻他们的负担,这一举动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经常“出没”在农田间,戴清宇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不同害虫的特性以及庄稼的生长习性。有一次,戴清宇和奶奶去田里,她发现自家田里的稻子惨遭害虫蹂躏,而邻居田里的稻子却长势很好,她百思不得其解,奶奶也很纳闷。后来,戴清宇就多次缠着奶奶带她到田地里去“侦查情况”,渐渐地,她发现自家田里的稻子比别人家的稻子成熟得早。原来,爷爷奶奶种的是杂交稻,而别人家种的都是粳稻。经过查找资料、询问老师,戴清宇得知邻居们种的那种粳稻比杂交稻成熟得晚一些,所以虫子都跑来吃爷爷奶奶田里的稻子了。发现这一情况之后,戴清宇便告诉爷爷奶奶,以后喷洒农药的时间要比别人家略早一些。爷爷笑着夸她,说自己和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有些知识却还要跟孙女学习。
爱读书的小思想者
戴清宇自称“兴趣广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象棋,常在楚河汉界驰骋”“爱好音乐,顺利获得小提琴十级”,但是“最钟爱的还是读书”,迄今为止所做过的最叛逆的事情竟然是半夜偷偷起来读小说。这个年仅13岁的小姑娘已经在母亲的眼皮子底下把母亲认为“不宜读得太早”的《红楼梦》完完整整地读了六七遍。戴清宇从读书的过程中收获了无尽的快乐,更在读书的过程中激发了问题意识,并学会了思考。
戴清宇从小学二年级时就对《红楼梦》颇感兴趣,据她所述,起初是“妙趣横生的人物对话”吸引了自己,渐渐地被“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勾去了魂,后来又迷上了书中的诗词,“偶尔还仿作一二,虽较稚嫩,但乐在其中”,近来再读《红楼梦》,竟觉得能读出一些模糊的哲理来。戴清宇读《红楼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也会遇到字词、常识等各方面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遇到的问题逐渐都找到了答案。但是戴清宇并未满足于此,她开始自己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林黛玉的名号是“潇湘妃子”,薛宝钗的是“蘅芜君”?为了解决问题,戴清宇马上行动去翻阅资料,并且饶有兴趣地与同学们讨论。她认真地告诉记者:“我个人有一点小想法,可能不是很严谨。我觉得在古代,‘妃是皇帝的侧室,而‘君一般象征帝王,是正统的。最后,宝钗嫁给了宝玉,而黛玉孤独地死去,所以我想,曹雪芹为她们所取的名号是不是也暗示了二人的命运呢?”
2013年6月,著名作家曹文轩到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做报告。在互动提问环节,戴清宇给曹文轩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问道:“我们很多同学都是您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读着您的纯美小说完成了从童年到少年的过渡。我印象最深的是您书中的很多叙述都有让人流泪的冲动,或者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比如《青铜葵花》中当葵花离去,青铜吃力而大声地呼唤时;比如《草房子》里纸月离去时,桑桑离去时。我想问的是,您觉得‘淡淡的忧伤是不是您纯美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呢?”曹文轩老师听了,对戴清宇的提问大加赞赏,称她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
戴清宇还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读书即动笔——写读书笔记。她读书的时候,总喜欢带支笔,随手在旁边写下一两句批注,记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戴清宇说,也许开始的时候,自己的想法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但是随着阅历的丰富和阅读经验的积累,以后再回头来看曾经的想法,必定也会有所收获。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有所思,这是一种理想的读书状态。除了读好书外,书本外的世界同样精彩,走出书本,从实践中探求真知同样重要。戴清宇正努力走在这样一条通往“理想”和“真知”的道路上,这条道路也许布满荆棘,也许有些漫长,但是道路的两旁一定也开满了鲜花,前路也一定会抵达神圣的知识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