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心留在四明山

2013-04-29邢增尧

铁军 2013年9期
关键词:四明山浙东陵园

邢增尧

在浙江的东北部,有一座绵亘于鄞州、奉化、余姚、上虞、嵊州、新昌的大山,名叫四明山。在它的怀抱——余姚市梁弄镇西的狮子山上,有一座占地四万平方米的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前不久,绍兴市公安文联组织文学协会会员举行了一次“四明山革命老区行”,主题就是拜谒烈士陵园。

经过长途跋涉,车子沿着“S”形的山间公路行至狮子山顶。空气清新而潮湿,捏一把,几乎可以渗出水来。我放眼眺望,只见穹庐般的天空犹似水墨浸染,厚重的云层低低地浮现在空中,倒是涌动的山岚遇崖就兴致勃勃地攀援,遇树便将绿色裹住,遇峰则拦腰相挽。下车后,我们一行沿着石阶徐徐而上,须臾,就步入陵园广场。

陵园广场静谧、肃穆,用光洁的花岗岩垒砌而成的18.5米高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直上云天。我们在纪念碑前列成整齐队形,献上花圈,然后虔诚地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就在这时,天上落下了几滴雨,沉沉的,滴答有声。还没等大伙打开伞,雨却倏然而止。我想,莫非天亦有情亦有眼,痛洒泪水悼英魂!

清冷的山风柔柔地拂过苍翠的松柏,拂过溢香的樟树,拂过我的面颊,仿佛慈母在亲吻自己的孩子一般。我抬头仰望,纪念碑碑面上,郭沫若用饱蘸着泪水的巨笔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龙腾虎跃。静默中,我翻开大脑的记忆册页……

1941年4月,日军发动了宁绍战役,仅半个多月的时间就侵占了杭甬线两侧以及杭州湾以南整个地区。近千名新四军指战员遵照党中央的部署,渡过杭州湾奔赴四明山开辟抗日根据地。1942年12月,日伪军乘浙东抗日武装主力在三北(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北部)地区与顽军及土匪武装激战之机,调集重兵,若阴风一般卷向四明山的门户——梁弄,狼烟到处,群峰颤栗,“闾阎不闻炊烟,田野但闻鬼哭”……为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发展浙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浙东三北抗日游击司令部于1943年4月22日晚兵分三路,火速出击,抗日健儿似电闪剖开云层,似雄狮扑向猎物,整整17小时,直杀得不可一世的日伪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我军也牺牲了800余人。从此,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司令部,谭启龙、何克希、刘亨云等均在这里指挥过战斗。

70年后的今天,虽然茵茵青草覆盖了先烈们为国捐躯的足迹,摇曳绿树拂净了曾经弥漫在空中的血腥,可先烈们“牺牲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却被定格成了永恒。

跨越了时空的英烈们啊!生命贵重,你们用它谱写了精神的永恒;岁月如歌,你们把它唱得人心振奋。我虽然不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姓以及家乡何处,但我仍要将你们视作最敬最爱的亲兄弟!我还要告诉你们,如今,那些曾经扼杀过文明的战争暴力,那些荼毒过生命的幽灵,都已被打入地狱;那些饥馑的哀鸿,那些离人的晚照都已烟消云散。如今,人们无不思念、无不感恩你们,因为没有你们,世上就没有善和美的升华,没有现在幸福的生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置身于这一方不沉的热土,置身于这一片明丽的蓝天下,我不由想起了一位刚结识的四明山山民说的话:“不管怎样说,在这里生活的人还是有福的。”

离开陵园时,我已将自己那颗充满思念和感恩的心悄悄留下,让其在福中聆听革命胜地春光播撒的声音,喜瞧老区人民步入小康社会的笑颜。

(责任编辑 赵建峰)

猜你喜欢

四明山浙东陵园
四明山的春溪
四明山“四大神”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浙东沿海地区台风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研究
我是快乐的小驴友
宁波市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现状、问题及导向研究
走进陵园(外一首)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
论唐代宗大历年间浙东唱和中的越文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