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中“梦”意象群组的表达含义

2013-04-29孔月

东方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宋词群组意象

孔月

【摘要】宋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最唯美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无数宋代词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写过梦,寄托了自身很多感情于其中。本文试图通过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探讨“梦”意象在宋词中的表现形式,进而全方位地诠释其所包蕴的丰富含义。

【关键词】梦;宋词;意象;群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宋词中有无数写到梦境的地方,很多词境也就是梦境,这并非偶然。宋词和梦之间,有着很多的共通性,甚至可以说宋词是中国古代最具有梦幻色彩的文学样式。

(一)以梦寄托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宋朝战争不断,金国不断挑起事端,北宋在动荡中灭亡。迁到南方后,成为南宋,战争依然不断,金国屡屡骚扰,南下侵略,但是宋王朝却为保存自身利益,一再忍辱求和。这让民众处于屈辱的境地之中,成为民众心中的伤疤和痛处。他们想杀敌报国,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他们如此,他们根本无法行动。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付诸词作,在梦中杀敌报国,收复失地。

在宋代文人中,以梦寄托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典型代表非陆游和辛弃疾莫属。陆游和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诗作和词作,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和梦有关。大概的内容是回忆自己的军营生活和战争生活,显示出自己报国杀敌、收复河山的报复与希望,同时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感慨。他们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自己杀敌报国的希望,只有把收复失地的意图,寄托给不能实现的幻梦。这也许是对他们词作的最好理解。如陆游《夜游官》:

雪晓清茄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漪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抖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翼虽残,心未死。

此词题作“记梦寄师伯浑”,作于乾道九年之后。此前,陆游在南郑随四川宣抚使王炎参加过为收复长安而进行的小型战役。乾道八年底,孝宗突然改变决定,在长安唾手可得的情形下,陆游被调离。彼时陆游已年近五旬,却仍然在梦中想念南郑军中生活,但词中已流露无限怨愤之情。

再如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龚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沦州。

此词作于淳熙十六年后,当时陆游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仍然时时回想南郑从军之事。“ 尘暗旧貂裘” 即借用苏秦说秦,黑貂裘弊的典故,指出自己在南郑抗敌无功而返。此时年事已高,自觉复国希望渺茫,故悲怨之情愈来愈重,乃至于泣下沾巾。

在陆游的词中有报国杀敌的豪情,但更多的是对国土沦丧的痛心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江山如梦,故国如梦,这梦是对故国的怀念,更是对统一中原的向往。眼看着故国江山被外族蹂躏,统治者却只是一味苟安,恢复中原的希望一点点破灭,也只有在梦中能见到中原统一,实现终生的夙愿。

和陆游一样,辛弃疾同样是一位毕生以杀敌卫国为己任,却无法如愿的词人。南渡之后,却受到主和派的排斥与推挤,虽然很有才华,但是却得不到重用,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本领。他也有很多纪梦的词作,将自己的抱负与无奈付诸词作。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这一切,无不是词人们现实遭遇和心境的一种变形表现。

宋词中与梦有关的这一类作品,是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造成的,它们集中表达了宋代文人面对政治黑暗、国运衰微的现实,内心深处强烈的缺憾感。

(二)借梦感叹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由盛而衰的封建社会后期,政局动荡不安,在版图、国力和军事方面远远不及唐代。身处于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宋代文人的心态相对于前代文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在积极参政、关心国事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自身的关注与思考。尤其在政治仕途上遭受挫折之后,大多文人开始转向对个人命运的探索,并且注重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反应在作品之中也就更多地表达自身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与想法。表达这种感慨此作品并不少见,如苏轼的《赤壁怀古》: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这首词也是作于苏轼遭贬时期,他一再以梦寓人生,既感叹人生之短暂与命运之多变,也感慨命运如梦般难以预知与把握。类似的感叹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也可见到,如韦骧的《菩萨蛮》:

琼杯且尽清歌送,人生离合真如梦,瞬息又春归,回头光景非。香喷金兽暖,欢意愁更短。白发不需量,从教千丈长。

人的一生聚散无数,一切都无法预料和控制。转眼间,春已来到,又是一年,蓦然回首,已不复昨日光景。聚散离合真如一场梦,短暂而又迅速,而何时再聚又无从知晓,恰如梦之难以预知。

梦的短暂性和难以把握的特性,和世事的无常难料如此相似,以致许多词人在作品中反复寓人生之无常于梦境之中。又如晏殊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王沂孙的“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在这些词作中,词人无不借梦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也许只有这个象征着多变易逝而又美丽模糊的“梦”字,才足以抒发词人心中无限的感慨。

(三)以梦寄相思、写恋情

占据宋代咏梦词最大比重的当属离别间阻、相思成梦一类作品。“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词体言情特质,在咏梦类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这绝非偶然。和诗文相比,词体的政教性、道德性大大减弱,但抒情性、娱悦性反而大大增强。社会思潮、时代心理孕育的个体生命意识、爱情意识空前觉醒,使词成为更为个人化、内向化的崭新形式。男欢女爱、伤离恨别、思恋怨慕等不便于在诗文中表达的内容,找到了词这一理想的载体与寄托。这样,以言情为己任的宋词,就必然要涉笔于梦的领域,致力于梦境的开拓,于是一大批咏梦词便应运而生。表现男女相思之梦的这些词作,抒发的正是宋人内心世界中最为缠绵隐秘,最为坚贞执著,也最为凄凉美丽的感情特质。

在宋代词人之中,梦是他们真情流露的思想园地,因为现实中有许多话不能而且不敢言,在诗中,有很多内心情感无从抒发与表达,所以词中的一个个梦显得如此真实动人。梦是多变而又易逝的,但正由于它的这个特点与文人的诸多感慨与追求相吻合,使得它所蕴含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因此受到更多文人的青睐。他们在词中一遍遍的提起梦,写到梦,春梦、秋梦、午梦、愁梦……它们在不同的词人中有着不同相同的含义,但它们的美丽与真实却是不容置疑的。了解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更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词本身及词人的理解,当然,对其更深的含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思索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陶汝崇.宋词中“梦”的意象分析[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21-23.

[2]况周颐.蕙风词话[M].1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58-160.

[3]高华平.中国文化典籍选读武汉[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0.

猜你喜欢

宋词群组意象
宋词里的中秋月
抚远意象等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关系图特征在敏感群组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统计模型的空间群组目标空间位置计算研究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