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建筑风格相似原因探析
2013-04-29刘记茹陈翀
刘记茹 陈翀
摘要:在对日本平城京古都的遗迹考察中,研究者们发现日本平城京的建筑风格与唐朝长安城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分析,两处建筑风格相似的原因主要有:中日之间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唐朝时期频繁的科技文化交流;受中国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受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等,并从中得出启示。
关键词:长安;平城京;建筑风格
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是唐朝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因其规模宏大,规划整齐和设计理念,有着三百多年的辉煌历史。日本的平城京于710年建成,在784年废止。因其格局和建筑风格多模仿长安城,有日本史学家称平城京为“富有国际性”的小长安。中日科技文化交流起源于秦汉,并于盛唐时期达到顶峰。日本统治者一直以来都采取积极的對外政策,全面系统的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唐朝的建筑文化也是日本统治者学习的一个重要类别。考察唐朝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建筑风格相似的原因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古建筑的了解,领会日本保护历史文物的执着精神,也为研究唐朝中日之间科技文化交流提供另一种思路。
1两处建筑风格相似的原因
唐朝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在地理位置选择、里坊设计、整体布局、罗城配备、街道和绿化、里坊区划、东市和西市的安排、寺院建筑风格、池塘和园林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1]通过分析研究,唐朝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建筑风格相似的原因主要有:
(1)中日之间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因交通的便利,促使两国之间交流的频繁。加上日本和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不少人文条件比较相似,使得中国的建筑文化和艺术能够被日本民族广泛的接受。中日两国之间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一定程度上为中日两国之间科技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平城京的建筑风格和长安城建筑风格的相似。
(2)唐朝时期频繁的科技文化交流。唐朝时期频繁的科技文化交流是唐代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建筑风格相似的主要原因。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4年后,日本政府就开始派遣遣唐使来中国。根据中国学者胡锡年的推算,真正携带留学生人员的遣唐使团大概有12次,其总数估计在200余人或300人左右。遣唐使到达长安以后,积极学习了解唐朝文化。有的遣唐使请求参谒孔子庙堂、礼拜寺观、参观唐的府库及三教殿;有的遣唐使拜唐儒为师,向他们学习儒学经典;还有不少遣唐使的随员向唐的有关人士学习各种技艺。遣唐使在唐期间,还尽量搜罗中国的书籍文物,或雇人抄写,或接受唐人赠送,或自己出资购买。[2]在来中国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遣唐使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儒家道家文化、绘画、艺术等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当遣唐使回日本后,充分借鉴吸收中国的文化艺术,其中包含了中国的建筑文化。所以,在日本平城京的建造过程中,其建筑风格和唐朝长安城建筑风格有不少相似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
(3)受中国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早在6世纪初,日本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上层分子对儒学开始有了初步的领会。[2] 此后,日本统治阶级对儒家文化越来越挚爱。儒家文化大大丰富了日本本土的文化,并渗透到日本政治、社会意识、社会生活、文学等各个领域。在平城京的建造过程中体现了一些儒家思想,如宫城居正北,显现王者居中的思想,是儒家等级制度的表现之一。显然,日本在平城京的建造中受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唐朝长安城在建筑风格上也处处渗透着儒家的文化。中国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在6世纪中期传入日本,由于受到统治者的重视,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在7世纪盛行于日本。在那时期,上自天皇宫城和国家规模的祭祀,下至百姓的祭祀都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如平城京的选址上,采用的“四禽叶图,三山作镇”思想也是依照阴阳五行的思想来设计的。据说从藤原京向平城京迁都时,在四神的方向也不应对着形状不好的山,后来就连平城京药师寺本尊的须弥座上也绘有四神的图案。[3]由此可见,日本统治者在平城京的选址建造上,无不表现出受到中国道家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而唐朝长安城在建筑风格上也显示出道家阴阳五行的思想。
(4)受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由于受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举凡飞鸟奈良时代大型寺院宏观建筑中的佛像雕塑、佛画以及使用的各种工艺品,都是卓越的艺术品。日本历史记载这样的描述:“制作者巧妙的吸收中国技术的能力是惊人的,他们将中国的形式几乎原原本本地抄袭过来。他们制造出来的艺术品已超出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这种艺术与其说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还不如说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一个流派。”[4]日本在佛教建筑上模仿中国佛教建筑,已经达到了照搬照抄的程度。由于受到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平城京大型寺院在建筑风格上和唐朝长安城寺院建筑风格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启示
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文化理念,一般都是先进充斥着落后的。古代中国的建筑文化对日本的建筑产生了影响,就因为这一规律的作用。日本学习国外先进文化时采取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特有的风格,不失其民族特性。在古代,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在长期的中日科技文化交往中,尤其是到了唐朝时期,日本的统治者派出大量的遣唐使来到中国。遣唐使们积极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其中包括了建筑文化和技术。遣唐使把这些建筑文化和技术文化带回国内后,通过吸收改进,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民族建筑体系。如今,聪明的日本人在建筑现代化的进程中,看到了古代建筑诸多宝贵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在,在不断保护修缮的同时注重将古代建筑文化融于现代建设之中,对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他们的民族精神或许就是让日本保持独具特色的最终原因。相比之下,我们在面临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不知如何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擅长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可取之处,并同我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我们有着几千年的建筑活动,却不善于总结和记录经验,很少有理论提升和探索。如今,我们遗失的不仅仅是古代灿烂的建筑风格,还包含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诸多工作方式和方法值得我们反思与检讨。[5]
3小结
平城京与长安城建筑风格的相似,显现出中日两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的相似。相似的背后浮现出两国之间密切的科技文化交流。如今,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能丢弃前人留下的灿烂文明。相反,我们更应该珍惜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广泛的交流,在不失民族风格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为我们所用,将外来的文化民族化。
参考文献:
[1] 王维坤.隋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的比较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1990 (1):101110.
[2] 王小秋,大庭修.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1]历史卷[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98109.
[3] 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隋唐长安城原型初探[J].文博,1992(3):39.
[4] 井上清(日).日本历史(上中下)[M].天津市历史研究所,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8687.
[5] 黄蕾.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影响[D].山东:山东大学,2008.
作者简介:刘记茹(1986—),女,江苏连云港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科技与文化交流史。
陈翀(1989—),男,江苏苏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气象科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