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全球化时代的领袖
2013-04-29
研究全球领导力的专家斯蒂芬·瑞尼史密斯(Stephen Rhinesmith)在他的文章《中国走向世界》中写道:“毫无疑问,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的青年人不断给自己树立新的更高的目标。但中国还需要些时日打造全球化所需要的人才。”
来过中国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大多数国际酒店,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主要是由海外华人或来自港台地区的华人担当。原因正是瑞尼史密斯提到的“中国缺乏具有国际经验和了解世界的领导型人才”。根据《中国日报》的估计,到2015年,中国将需要7.5万名商业领袖来运营整个国家的经济。
根据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多地倚重于产品创新。在许多西方观察家眼里,中国仍被视为一个热衷模仿、缺乏创新的国家,但在某些方面,中国已开始显现出卓越的创新领导力。电子商务的革命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中国的大学,后者在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公认的权威科学期刊也越来越多地发表来自中国的科研成果。
在最近的文章《铸造中国的未来》中,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电子商務革命是“中国令人惊讶的创新引擎”,并确信,曾被视为“山寨之国”的中国“开始展现其引领创新的实力,特别是新一代大学毕业生的崛起”。
在研究中国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采访到英特尔的卞成刚和他的高管团队。英特尔刚在6月份庆祝其成都公司成立10周年。英特尔成都公司是英特尔最大的芯片装配和测试中心,总投资已经达到了6亿美元。在进入中国的这30年来,英特尔经历了中国商业环境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卞先生认为那种教条地把中国社会分为三六九等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中国青年更有思想而且对外部世界更加开放,他们和上一代的中国人有明显的不同。新一代中国人主张个性化、独立性,并乐于动手实践,创造附加价值。
当我们走过非常现代和精密的设施时,卞先生说:“即使年轻的中国技术人员素质很高,他们还需要近两年的时间来磨合,以适应英特尔建设性对抗的企业文化。我们期望员工能通过数据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分析和结论。但中国的年轻人通常不主动。”
人才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大学则是重中之重,他们为中国提供了全球化竞争所需的各种创新类人才。
在人才建设方面,英特尔公司还成立了英特尔大学。其培训课程旨在提高员工技能,包括英语培训、岗位培训以及一些“软技能”的培训。英特尔负责员工文化的战略计划经理赵丽莎告诉我们,许多高级管理人员有机会在美国和以色列的一流大学接受外部培训和先进的管理课程。
中国经理人不只需要在本地出口企业获得技能和经验,而且还要学会运营世界各地的业务。斯蒂芬·瑞尼史密斯写道:“跨国公司的中国籍主管将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只是管理中国的业务,还要负责区域性或全球性的业务。中国企业家和家族企业的领导人将不得不在全球经营,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许多中国经理人仍对全球化的工作环境不适应,这种环境要求在保持伙伴关系的同时也要彼此挑战,承担责任和压力。”
我们每次来中国考察,都会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和高中生和大学生交流。在他们看来,找到好工作和进入一所好大学同等重要。而很多人的梦想则是出国留学。这让边先生感到担心,因为留学“虽然让这些学生获得丰富的国际经验,但往往使他们缺乏经验,无法担任高级管理职位。另一方面,超过50岁的中国人,差不多做到了中高层管理职位,但他们的成长环境非常不同,他们具备强大的生存技能,却不懂如何与外国人合作”。
斯蒂芬·瑞尼史密斯总结出领导跨国公司需要的一些关键能力:
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研究文化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全球团队的领导力。
先提出结论,然后解释结论背后的推理过程。
发展个人的观点,并时刻准备发表这些观点。
了解西方的影响和谈判技巧,以及如何在矩阵组织中使用它们。
麦肯锡援引了美国的一项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其中,美国和中国的参与者需要对一张图片发表评论,图片显示一群鱼跟着一条鱼的后面。在美国人看来,这条领头鱼很可能成为领导者。而在中国人看来,这条鱼则是一个局外人。
卞先生说:“我们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递信息。我们说了很多的故事——一个小故事可以说出一个大道理”。
无论是东西方,在开发领导素质的过程中,情感因素常常被低估。赵女士介绍,成都的英特尔公司提供的不仅仅是工作,英特尔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建立了情感上的桥梁,这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
毫无疑问,中国正走向世界。在成为领导世界的大国的过程中,中国不得不面对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一个缺乏伟大领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