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只信“坏消息”不信真相

2013-04-29

中国广播 2013年9期
关键词:假消息个性特点坏消息

在以微博、论坛、社区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引人关注的“坏消息”比较多,网友也更乐意发表负面评论,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之为“坏消息综合征”。

“坏消息综合征”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也非中国网民独有。从新闻专业角度看,一般媒体普遍比较偏爱“坏消息”。基于人性使然的“坏消息综合征”并不一定是坏事情,有时正因为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才能够汇聚起舆论力量,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

“坏消息综合征”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社会不完美”的一种心理反应。转型期中国,“不完美”客观存在,一些社会痼疾积重难返,一些矛盾冲突久治不绝,一些公共服务迟迟不到位。人们之所以关注“坏消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感同身受”,之所以习惯发表“负面评论”,是因为情绪宣泄的需要。

“坏消息综合征”也具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一方面,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有关。比如,乐观阳光的人就不那么敏感,而悲观厌世的人则不然。另一方面,与每个人的思辨能力有关。相对而言,具有独立思考意识、辩证分析能力、逻辑思辨智慧的人,对“坏消息”更能够进行客观看待,“坏消息”不一定那么“坏”;相反,那些没有主见、不善分析、盲目从众的人往往都是“坏消息”的拥趸,即使有的“坏消息”被证明是“假消息”仍不改初衷。说到底,基于执拗和从众的“坏消息综合征”最为根深蒂固,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的骨子里,大多数情况下会很享受对“坏消息”的认同感。

“坏消息综合征”很容易被利用,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以“坏消息”遮掩“真相”。一些偏听偏信的网友出于对“坏消息”的认同更容易选择相信。“坏消息综合征”无所谓好与坏,但要谨防被利用而导致真相迷失。

(丁建庭文,摘自2013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假消息个性特点坏消息
不算坏消息
研究:老年人更爱传播假消息
假消息传播得更快更广
论小学生的反应能力
为学困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刍议
“李芊假消息”为何让我们伤心
坏消息,好消息
坏消息,好消息
好消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