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尝试
2013-04-29谢丽君
谢丽君
【摘要】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老师因材施教的一种表现。本文先是对老师最好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行了概述,又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存在着阶梯有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尝试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行,每个小学生都将在数学上会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小学生所使用的数学教科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就不断的呈现出这种理念,数学课本之中的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并发展变化的,延伸出了很多的思考题,既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了扩展,又对学生的视野进行了开阔。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因此激励式阶梯教学被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
一、老师最好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使用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不仅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而且还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老师在运用激励式阶梯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不仅要不断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需要对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精髓部分进行体会和了解,充分与小学生的年龄段和年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保证制定的阶梯标准能够适用于较多的小学生使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阶梯标准如图一所示:
图一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阶梯标准
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阶梯,并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应用的目的宣传给学生知道,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逐渐缩短各阶梯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使整个班级的数学成绩都保持良好的分数。不同阶梯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提出的要求和标准也不相同:A级的学生能够在老师与同学的辅助下,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并做完教材上的练习题;B级的学生在老师给予的启示下,能够完成教材中的基本要求,并能够独立做完练习题;C级的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思考题以及数学广角中的练习题,有时甚至是教材中的星号题都能够独立的完成,并进行一些延伸题的训练,同时还要帮助A级与B级学生的学习。通常情况下,A级的学生最好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要严格控制其人数,老师对其进行专业的指导。且对学生进行合作小组的分配,合作小组的成员中要确保有A、B、C三级的学生,以便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以提高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存在着阶梯有度
1、老师的备课阶段就要存在着阶梯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老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并与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老师的备课要从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逐渐整理出学生的认知阶梯。一般情况下,第一阶梯是形象记忆性内容,A阶梯中的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所学的数学内容;第二阶梯是抽象理解性内容,保证B阶梯中的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所学的数学内容;第三阶梯是知识扩展性内容,能够保证C阶梯中的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所学的数学内容。例如在进行乘法分配率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利用结构来理解乘法分配率中存在的模型,还要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对乘法分配率进行理解,保证A组的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数学教学任务。
2、学习活动需要根据阶梯开展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严格遵循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对数学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具有创新性。在数学教学中,不同的数学学习阶段,对各阶梯中学生的要求也就不相同,以便于每个阶梯中的学生都能够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和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对A、B阶梯的学生进行授课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上的安排,最好是老师讲课的时间长一点,以便于A、B两阶梯中的学生都能够将老师讲得数学知识笑话掉,而C阶梯中的学生,老师的讲课只需要点到即止即可,充分发挥C阶梯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能够充分发挥各个阶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能够充分体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崔会娟.浅议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农村科技,2013(04)
[2]周昭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3(01)
[3]魏红云.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甘肃教育,2013(05)
[4]谭锦丽.对小学数学学习材料呈现时机的把控[J].新课程学习,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