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档案袋”的评价与思考
2013-04-29李甫军
李甫军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决定了必须建立与学科性课程相区别的独立的评价方式,其发展方向是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而成长档案袋评价则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成长档案袋评价能真实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具有开放性、激励性、多元性等优点,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个方面组成,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综合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上具有独立的地位。从课程性质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属于学科课程,而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一种新的不同于一般学科课程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
二、思考的背景
1、课程评价理念的变革
在我国原有高中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评价的指标单一,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考察;三是评价的主体单一,尤其忽视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四是评价标准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五是重视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淡化原有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进步,努力使学生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
从这一价值追求看,综合实践活动所要求的评价理念是: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该课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总之,应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的要求。
2、评价方式的选择
从课程所要求的评价理念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前提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评价方式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认为“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为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档案,真实全面地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评价学生,同时又可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与同伴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和进步的喜悦。
成长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属于质性评价范式。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教育界中试行的学业成就评定方法。概括地说,档案袋评价就是收集学生在某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为判定学生学业成就依据的评价方法。吉普斯在其著作《超越测验:走向教育性评价的原理》中提到,学生评价是一系列学生表现及成绩的方式的综合,包括正规测试与测验、实践与口头评价、教师实施的基于课堂的评价、档案袋等。
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促使学生向更高标准持续地提高。作为评价重要依据的学生档案袋是经过搜集相关的学习信息而形成的,也可看作是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档案袋中的内容不仅有特定主题的学习结果,而且还有日常积累,经过综合整理后加以呈现,可以系统地展现学生个人学习的历程与成果。这种教学评价方式突破了以往以分数为核心考核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弊端,可以恰当地评价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分析评鉴等方面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动机、努力情况、团队合作精神等情意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三、评价的实施
在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以新课程理念和综合活动课程的特点为依据,认真分析各种教育评价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中初步总结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即综合实践活动的“档案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为目的,重视学生发展性评价,真实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提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证据,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激励性等优点,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发展状况。
1、学生“档案袋”的设置
从内容看,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表格形式反映,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方式、时间、参加人员、过程记录、成果及反思等,第二部分附件,主要记载获奖材料、成果作品、证明材料等;第三部分是评价,有自评互评表、家长评价表、综合评价表等。
2、档案袋评价的特点和优点
(1)关注评价的发展性。
综合实践活动呈现“指导——体验——实践——评价——再实践”这一循环过程,有助于学生不断成长。通过档案袋来评价更重视学生态度的转变,学习过程的体验,方法、技能的掌握,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关注个体的差异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在活动中为其提出适合发展的具体的指导性意见。通过档案袋评价,从而体现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如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擅长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强,小组分工时,他就主要负责采访;有的同学擅长文字表达,就主要负责将其他同学所搜集到的资料写成文章;有的同学是电脑高手,就主要负责制作有创意的课件等都能在档案袋评价中得到体现。
(3)关注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的自主性在以往的评价中都难以体现,而通过档案袋评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学习得到知识及提高能力,并对自己进行相应的评价,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自己进行实验、自己学习采访技巧与方法等。
(4)注重学生间的合作性。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活动任务,体会团队合作精神。以往的评价都无法体现这一点,而档案袋评价就可以明确体现出来。如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采访小组分工合作等,小组之间展开互评,以促进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
(5)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合理分工,让所有小组学生都能参与,不是只让活跃的学生参与,比较内向的学生无所事事。那怎么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就必须通过评价才能约束,而以往的评价又无法体现,而通过档案袋评价,更好的约束。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交流,让学生有更多交流和展示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6)注重评价的多元性:
A、档案袋评价内容多元化。
调查活动、采访活动、实验活动、总结等各环节都列出评价细目,还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过程表现等。
B、档案袋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有老师、家长、同学、自己等,将自评与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他评的主体主要有教师、家长、同学等。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的学习、发展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
C、档案袋评价方法多元化。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即确定其主流是否积极,方向是否正确,而对某些细节和小的利弊得失采取模糊评价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作为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存在的价值,质性评价揭示了被评估者最生动、最全面的一面,能使评估者发现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而量化评价具有客观、精确化、标准化、易操作等特点,是传统评价采用的重要方法。
(7)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评价中和评价后的反思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结合教师、同学、家长等对自己学习所提出的建议,更好地改进自己,这才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四、进一步探索
采用档案袋的方式对学生修习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考核,一方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该课程在本校的顺利开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碰到了不少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问题。
1、教师在评价中的地位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仅应当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而且也应当将评价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档案,以使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完全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这里,我们认为教师的角色应当是一个观察者,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修习情况,并作相应的评价。但是如何观察?观察者的地位如何摆?仍有很多细节需要探索。
2、档案袋内容真实性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大块,从目前学校操作来看,其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基本上由学校组织,再让学生实际操作,但社区服务主要是由学生自己个人去实践,由于社会风气等很多客观原因,我们已经发现不少学生由家长出面到居民委员会盖章证明自己的子女参与了某某社区服务,事实上学生并没有参与。如何证明档案袋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3、档案袋内容丰富性与结论简约性的矛盾问题
作为学生课程修习情况的档案材料,当然是越丰富越好,它更能充分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而作为学校评价一位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修习情况的结论应当是简约的,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否也可以用学科课程的分数,或A、B、C来下结论,我们认为也是值得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
[2] 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