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人画中“书画同源”的同一性

2013-04-29宋静

艺术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人画同源书法

摘要: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给世界的端口,在悠久的历史长卷中给世人展示出来遒劲澜漫、博大精深的高贵情操,在培养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同时,也滋养着自身的完美与富有。中国书画史反映中国悠久的文化史,而“书画同源”的提出对书法和绘画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了书法与绘画的技法和规律,以及精神层面上的情感,才能很好的相互吸收和借鉴,创造出更好的作品。笔墨表现出来的韵律美,以及它的无限造型能力,一直都是文人所喜欢追求的。笔墨不只是笔法和墨法的一种表现,更是一种意境和精神上的追求。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书画同源”的中国文人画。

关键词:文人画;书法;绘画;同源

1文化同源,审美同源

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封建社会里文人士夫所画,它不同于民间的画工和专职的宫廷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的 “士夫画”,明代董其昌又把“士夫画”称为“文人画”,绘画时感情融入绘画当中,借笔抒发心中的不满,画面透着淡泊、含蓄的意境。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通过造型,可以读出书法家在写字时所倾注的情感意境。书法作品中的每一点,每一笔,每一字,都表达着作者情感。

中国文人画和书法共同存在于悠久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如唐代王维,既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又是著名诗人,他以诗入画,创造出恬静清新的意境。苏轼评论王维的诗词与绘画时说,在诗里面可以读到诗,同时品味他的诗时又能看出画境。元代赵孟頫,倡导“书画同源”。强化绘画中书法性的笔墨架构,加强笔墨的艺术趣味与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讲究线的构造艺术,而“线”又要求有“骨”,有生命力的线成为中国画的精神标志,是我们学习的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骨法用笔就成为中国绘画标准,在书法中也讲求骨法用笔,这成为绘画与书法之间的共同标准,都脱离具体的物象通过线的粗细、浓淡、组合,把作者的精神、思想呈现出来。

2书画的相互渗透

明确提出“书画同源”理论的是元代的赵孟頫,他将书法中的用笔更进一步的引进并运用于绘画当中,在其基础上丰富加强了艺术的表现力。体现了赵孟頫“书画本来同”的作品是《秀石疏林图》,他在作品上提了一首诗说道:“石如飞白木如留,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从这幅画中就可以看的出赵孟頫有着非常精深的书画素养,他的用笔以中锋、侧峰、藏锋、露峰等自然转换和轻重、疾徐、刚柔、顿挫的交错搭配,表现出了把自己感情自由抒发出来的一种活泼的韵律,突出体现了写的特征,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书法表现的意味。

赵孟頫倡导的“书画同源”的理论直接影响到“元四家”的山水创作当中,“元四家”的山水简劲浑厚、淡远超逸、郁茂苍茫、圆润沉劲,可以看出书法的运笔于创作当中将书法与绘画融会贯通。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行笔的正侧倾斜,好像草书又好像纂书。笔的长度、粗细、墨的浓淡、枯润、干湿的变化,在笔的挥写、流传中,一幅山水画的创作在笔墨的变化当中就生成了,意境也会随着笔墨的变化而赋予在了画面之中。画家也在简约而不繁琐的笔墨当中,表现出了丰厚而又深远的意蕴。

元代书画家柯九思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大成就,他擅长书法、绘画,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在书法方面擅长行楷,早年时字体秀逸,晚年稍显沉郁。他作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苍劲秀丽、丘壑不凡的感觉。最擅长的就是墨竹,画干时用纂书法,画枝叶用草书法。墨竹各具形态,生动形象。

明代文人画潮流中,写意花鸟长足发展,徐渭是最终完成代表明代花鸟画时代的水墨“大写意”。他修养广博,诗文书画无所不能,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抒写了胸中的郁愤,他用狂草一样的笔法,泼墨到绘画中,挥洒心中情感,使情感得到一個很好的宣泄。他的书法运用到绘画中代表作是《杂画图》,整幅画面墨飞线舞,到处都表现出了草书的节奏与韵律感,作品体现出作者徐渭超常人的创造才能和艺术天分以及豪放的情感。

清代郑板桥以画兰竹最为著名,他所画的竹是现实生活中来的,又不是对现实中的竹子呆板的模仿,而是笔墨上赋予了竹子新的生命意义和活力,也从另一方面更好的诠释了竹子。强调“意在笔先”,用墨时干湿一起用,绘画时的笔法瘦劲挺拔,在画面的布局疏密错落。他的书法兼取篆、隶、行、楷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称为“六分半书”。大大小小、歪歪斜斜、纵横错落、飘洒有致,被人称作为“乱石铺街”。他非常注重书法中的笔融入绘画中,画竹时以书法为切入点。不仅书法运用于绘画中,也将绘画渗透于书法之中。清著名词曲家蒋士铨曾说过:郑板桥写出来的字就像画的兰草一样,波磷奇古形翩翩,而他画出来的兰草又犹如他所写出来的字一样,秀叶疏花见资致。

3“书画同源”对近代绘画书法的影响

黄宾虹,近代著名画家,他遵循书画同源,书法和绘画的生长植株又都根植于“笔法”之中,书法、文人画内在形态上的变化往往是笔法决定的。黄宾虹20岁临纂书,早期纂书字体较方,也较紧凑,用笔稍显拘谨,自己的风格也初现。此后几年中他的作品字体比前期修长舒展,用笔显松灵自在之气,笔与笔之间搭的不是很紧,有舒和散意之象,此时他的纂书进入了成熟阶段。将其运用在创作中,他的绘画主要得益于纂书的用笔,这也成为他绘画艺术成就不可缺少的部分。欣赏他的作品,不能只从表面迹象上看,而要以心来看。晚年时期创作已不满技法上的纯熟、用笔上的得法、气势上的连贯,而是——人文气象、自然神韵。他以书法家的眼光审视绘画,又以画家的眼光审视书法,他不仅在勾画桥屋树木时以书法用笔,还将书法用于山水画皴法之中,他常以行书的笔法画披麻皴,以草书的笔法画云头皴等。晚年的书法融入了绘画技法,在笔法和墨色上,体现出皴法、墨法的神采。

吴昌硕,近代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代宗师,是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他绘画既能博采众长,又勇于突破古人的一些条条框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继承了徐渭、陈淳、朱耷等写意画中的传统,又把书法、纂刻融进到绘画当中。主张“画气不画形”,以“意造”为方法,还在画面中写诗,打开了他的心扉,发泄了浩然之气。徐渭曾经画过一幅《墨葡萄图》受到了人们的赞美和肯定。而吴昌硕也画了一幅《墨葡萄》是早前受徐渭影响时画的,是吴昌硕用草书的笔法一气“写”成的,借用连贯的笔法表现植物生长的特点。画中的藤条弯弯曲曲盘旋着,疏密错落,多又不乱,是那么的生动、自然。在吴昌硕的写意画中能看到徐渭笔墨用法的影子,作品受到徐渭的启发,但他画中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丰富意识和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格。

4总结

多年来,书画作为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传承不滞,而文人画中的“书画同源”的提倡对书画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美学作用,我们在进行书画创作的时候要看到它们在各自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只有掌握了书法与绘画的技法和规律,和精神层面上的渊源,才能很好的相互吸收和借鉴,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滞冬.中国书画文人意识[J].2008(3).

[2] 刘纲纪.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 曹洞颇.丹青妙笔的意蕴[M].2006.

[4] 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5] 张桐瑀.黄宾虹[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宋静(1988—),女,山东淄博,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文人画同源书法
药食同源
——紫 苏
文人画文人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书法
书法欣赏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书法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