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郑州市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与分析
2013-04-29臧振雷
臧振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1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对于体育课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自身的锻炼和增强体质需求的现状,起到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享受到体育活动所能带来的乐趣,才能引发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中来。
关键词:高职高专 课外体育活动 影响因素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对于体育课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自身的锻炼和增强体质需求的现状,起到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课外体育活动没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法定性”,缺乏有效地督促机制和约束力,不能引起学生充分的重视,从而大多数学生都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是在课余时间偶尔去操场进行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甚至有部分学生除了体育课以外基本上就不出现在操场。因此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享受到体育活动所能带来的乐趣,才能引发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中来。
有调查结果显示,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体魄的目的,是所有学生的共同需要;同样,以调整与改善精神情绪、提高活动能力、愉悦身心,消遣娱乐、塑造健美体形以及增加社会交往为目的而进行体育锻炼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可以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以及塑造健美体形代表了大多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有较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充分说明学生在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也在追求身心健康发展。
相当一部分男生和女生愿意采用个人锻炼或者和同学朋友一起自发的一起进行集体锻炼,这是因为个人锻炼或者和同学朋友一起自发的一起进行集体锻炼比较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且容易组织进行,锻炼的方式灵活多样,气氛活跃,无拘无束;而有组织的集体锻炼和俱乐部锻炼,对参与锻炼的主体做出了相对严格的规定,且方式固定,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不仅组织起来难度较大,而且提出的严格要求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锻炼的效果。
青少年学生正是处于活泼好动,爱好广泛,不愿意受约束的年龄阶段,因而除了自己所喜爱的项目安排的比赛或者是集体锻炼,学生们更愿意自由活动。但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定时定点的集体锻炼和有组织的体育竞赛也是非常必要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组织者多动脑筋,及时的发掘一些让青少年学生感兴趣并愿意从事的项目,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下面,对于影响郑州市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作如下分析:
一、领导的重视程度
领导重视,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是关键,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体育经费划拨体育老师的待遇等都和领导是否重视体育密切相关。有报告显示,有28.8%的管理者认为“课余体育活动使学生自己的事情,体育部门搞好体育教学就可以了”,有69.9%的体育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是影响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①。由此可见,学校分管体育工作的相关领导仍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为学生课余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一些便利条件。
二、场地、器材等客观物质条件
场地、器材、经费是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近年来各高校普遍扩招,在校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体育设施更加不能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不想练、不愿练的局面。许多比赛开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缺乏经费。
三、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
由于课余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和自愿性的特点,他尤其需要加强组织管理,以达到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否则只会流于形式或者成为散乱随机的盲目活动。建立一套与体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大宣传与组织力度,进行宏观调节和提高服务保障是课余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四、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
《体育科学词典》中把体育意识解释为体育运动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体育运动的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念和理想等统一的心理活动和认识系统。长期的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认为智育是第一位的,因而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没有很好的养成日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还有些人认为自己年轻就是资本,身体很健康,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这些片面和错误的思想,必须及时的给予纠正。
五、传统的体育教学
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教学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缺乏对学生健康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健康意识、健身习惯的培养;其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小学到大学都简单重复,过于一体化的形式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对学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将更多地高校学生吸引到操场进行体育锻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评定标准,提高主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度。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建立一套与体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大宣传与组织力度,进行宏观调节和提高服务保障。积极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广泛开展体育竞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注释:
李学明,许永刚.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91.
参考文献:
[1] 李军.河南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2] 沈桂萍.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7).
[3] 王宽.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研究[J].中国教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