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激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2013-04-29石春秀
石春秀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探究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脚步,探究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助力器。
一、探究,高效课堂的前提
就语文学科来说,“高效课堂”的提出是以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吕叔湘先生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为标志。在吕先生的文章中,这样说:“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部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这个问题是不是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能够最少的时间去的较好的成绩?”几十年过去,高效课堂已然成为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涵盖各个学科、涵盖各种课堂。
于是无数教育同仁开始了思考、开始了实践、开始了探索,扎扎实实抓分数是高效吗?轰轰烈烈搞题海是高效吗?学生竞赛获奖就是高效吗?这些都是高效的一部分,高效更应是教会学生能思考、会思考、主动思考,而达到这个层次的必要条件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探究、给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二、探究,提升学生的能力
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人给出了一个思考的模式,对待所遇到的问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基本构成展开,看似简单的九个字,但对人的能力要求却相当高。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设计过程是否精心,而这个过程又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一个通途,期间给学生探究的机会恰恰又是这个过程得以实施的关键。
曾看过一名生物特级教师的一个课例:在“孟德尔遗传定律“(第2课时)一课时的基本策略是,教学中老师时刻以探究围绕课堂,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推理过程中完成似有组合定力的学习。该教师采取了如下五个教学策略:策略1、通过模拟动画创设问题情境,以疑促思;策略2、设置理性的思维训练,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策略3、进行模型建构活动,将抽象内容具体、直观化,突破教学难点;策略4、体会与感悟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策略5、讲练结合,注重夯实基础,加强科学方法在阶梯中应用的训练。在这样的设计中,探究的氛围萦绕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中,使教学更机智,教学更有品质,是成就精致课堂的关键,更于自然中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整个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开启学生的心智,彰显智慧,使课堂讲充满勃勃生机。
教师要善于用雪亮的眼睛去发现探索的细节,用灵敏的耳朵去聆听探索的细节,用思维的头脑去感知探索的细节,在细微处将教学探究的点滴渗透到分分秒秒。这样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于自然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其受用终生。
(引用:作者——吴红漫,“遗传与染色体”一章的教学策略邹议【J】中学生物教学,2009,5:11)
三、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理科的教学中探究的重要地位就更显得与众不同。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提升学生思维的良好契机。数学史家数学史家M·克莱因所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到的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数学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探究为主线,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思维。
请欣赏如下的教学设计,教师教师用心的设计,处处布营,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有理数的绝对值”是利用数轴上两点距离来描述的一个概念,是今后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数轴为载体,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点A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沿数轴正方向移动6个单位停止,着这时点A表示的数是几?(点A表示的数是6)
问题2、点A离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点A表示的数是6)
问题3、你对数字6的用途有什么认识?(数6在数轴上既可以表示点的位置,又可以表示两点间的距离)
问题4、点A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沿着数轴负方向移动6个单位停止,这时A表示的数是几?(点A表示的数是负6)
问题5、负6表示点A与原点的距离吗?为什么?(不能,因为距离不可能是负数)
问题6、能不能用含负6的式子表示A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呢?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步的产生认知冲突,创设探究的问题,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为“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这一说起一个代数的名字——绝对值,这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拾级而上,在探究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认识新知,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探究,提升学生的素养
既和谐、开放又精高效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更重要的是教师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看到粉晶,发现灵魂,得到思维的启迪。而这个过程中,探究是传达的有效方式。
一次,政治特价教师陈凯老师在给学生讲解经济结构调整中,选择了三种学生熟悉的结构现象,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观察结构思维的特点,下面列举其一。学生熟悉的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徽标。设计者原先的立意只是把五环旗与五星红旗联系起来。后来思路逐步扩展:向人靠拢,向给了运动靠拢,向中国传统运动靠拢,向2008靠拢,向奥林匹克精神靠拢。于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全新性质、享誉全球的徽标创造出来。从结构上看他是五环旗基础上的再创造。由于这个结构现象为学生所熟知,又新鲜有趣,学生便轻松愉快的对拿出结构思维的特点,学生懂得了结构思维的特点之后,在让他们理解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就有水到渠成、势如破竹之感了。老师指挥的设计不仅给学生展示了结构思维的现象,而且创造了探究的机会,给了学生观察结构的智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通过结构优化来创新的意识。过美妙的设计,多精彩的设计。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探究的思维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素养,达成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摘自陈凯,政治特级教师的《政治课应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探究的课堂是师生洋溢生命激情的场所,如果我们能给予学生较大的探究思维的空间提供学生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那个学生大胆地说出理解的程度和迷惑的地方,那么学生的激情也一定能够被激发。
20世纪9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夜阑教授曾提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探究,是课堂的神和课堂的灵魂,课堂不仅是思维活跃、开启心智、激发潜能的也是构建的、互动的;不仅是论证的,也是批判的、解放的、创造的;不仅是追求入耳、入脑,也是追求融入生命。探究的课堂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