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学习焕发创新的活力

2013-04-29陆莲

东方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教师

陆莲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语文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语文新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怎样的创新能力?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我们应该力求在平常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一、营造氛围、促进创新

1. 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孩子的心灵既复杂又单纯,期待着别人的关怀,渴望别人的尊重。教师要改变以往统治者的面貌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到师生关系的平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开展争论。生活中教师要通过交流,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

教师既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也要深受学生的喜爱,让他们感受到亲切与和蔼。所以教师不妨深入到学生之中,参与他们的活动,课间或活动课上,与学生下下棋,打打球,跳跳皮筋等。这样既增进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又为学生如何安排课间活动作了示范。

2、掌握批评的尺度

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处理不当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沮丧,灰心,丧失斗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犯了错误时,批评要实事求是,不要贬低,也不可夸大,有时和表扬结合起来用效果会更佳。比如学生作业书写不够认真,在教育学生要认真书写之后不忘告诉他“你的名字写得很棒!”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同时,也看到希望的曙光。

二、改革教法,提高参与热情

简单枯燥的讲课早已为学生所不受,于是在乏味的课堂上,学生们各行其是,甚至有学生忍无可忍提出是否可以换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自己讲的课为学生所接受,所喜欢,就要进行教法改革、创新。

1.创设情境

(1)、通过工具来创设情境

通过幻灯、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灵活运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意境之美,文笔之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

(2)、通过朗读来感受情境

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刺激听者的感官,产生共鸣,激发想象,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这是情境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妙文佳句的理解必须借助朗读这个工具,让学生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生动的朗读来表达出来。

(3)、通过设问来创设情境

如教学《半截蜡烛》中,学到三个德国军官闯进伯诺德夫人的家中并点燃了装有情报的蜡烛时,可设问:“此时如果你就是伯诺德夫人的儿女,你会想些什么,准备怎样去做呢?”通过学生扮演文中角色去体会当时紧张的气氛,问题的紧迫性。再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学完后可设问:“老人七十多岁了,他的子女有没有劝他离开工作岗位呢?”让学生扮演老人和他的子女,通过争辩来体会老人高尚的品质,乐观的精神。

2.养成观察、质疑、联想等思维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搬硬套,要着重于学生能力、习惯的培养。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看法、感受,及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鼓励学生用发现的眼光,质疑的思维,想象的头脑去阅读,去理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是真正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说得有理有据,就可认为是实现了创新。

三、激发创新思维,激活丰富想象

(1)、鼓励探索,求异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同于工人做工,教师所进行的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及其各种能力的工作,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反复地去死读硬背,重复抄写。教师要为学生的“自由言说”营造一个其乐融融、宽松和谐、你追我赶的课堂氛围。儿童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他们是极具好奇心,求知欲的,教师不仅要爱护,也要去引导,培养学生探索的习惯。孩子也是极具想象力的,对于同样的问题,他们会有各种独特的想法。教师要积极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去求异。如劳动之后,布置学生写作文,学生们一般都把题目写成《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经过启发之后,学生们积极创新,想出许多极具个性的题目:《高空作业》、《灭尘记》、《与灰尘说再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是一种思维的碰撞,那一个个极具创意的想法正是思维相互碰撞出的火花,灿烂而炫目。

2、激发认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众多科学家正是从小对某一学科充满兴趣并不懈地追求,才取得成就。张衡幼年就对天体运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他以后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5岁时就开始作曲,6岁上台演出:著名数学家高斯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无限的喜爱和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

3、开拓知识领域

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说法受到了质疑。众所周知,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是极有限的,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非常频繁,如果还死抱着课本不放的话,必定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时代所淘汰。打开窗户,让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所以我们提倡让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阅读成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媒介的优越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班本课程。

4、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正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自信,激发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开展一些五子棋、中国象棋、跳绳等比赛,既可让学生感受到乐趣,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又让他们了解了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益处多多。

5、把时间还给学生

现实教学中教师容易产生错位,占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教师精心设计,并有教师指导、监督,学生“依计而行”。学生俨然成了棋盘中的棋子,这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我们呼吁要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尝试着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模式,学习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主性学习。

四、教师要学会创新

北师大肖川博士提出教师要做到“六个学会”其中之一就是“学会创新”。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从不同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做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轰轰烈烈,一切都在平常教学活动的潜移默化之中。创新教育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尝试,改革创新,不断总结,用我们的满腔热情去点燃孩子们心中创新的火花,并让它绽放出缤纷夺目的光彩。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美教师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