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的开端,抓一手烂牌并不可怕

2013-04-29方柏林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3年9期
关键词:小春家庭爸爸

方柏林

“暑假的第一天,我被绑架了。”《我被爸爸绑架了》一书就是这样开始的。“绑架犯”是叙述者小春的爸爸。小春已经很久没见过爸爸了,妈妈用各种谎言掩饰夫妻已经分开的现实。“只有每天见面的人才谈得上‘喜欢还是‘不喜欢。我自己也不清楚究竟喜不喜欢爸爸。” 而到了故事的最后,爸爸“在我眼里却不可思议地散发出光芒,仿佛被金色胶囊包裹着。”

这是一个成长和亲子关系的故事。作者为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角田光代。此书曾获日本路傍之石文学奖、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能得到这样的认可,是因为此书出色地描述了一个既独特又普遍的成长故事。

人生的开端,抓一手烂牌并不可怕

成长是写不完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唯一值得书写的故事。每一个人,都要经历慢动作的蜕变,脱离上一辈的影响,成为独立的人。不管我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成长都会发生,其过程并不全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简单。幸福的家庭会产生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家庭也会培育出快乐而成功的孩子。这是人生的复杂与诡异之处。

破裂的家庭里,亲子关系更为微妙。家庭破裂,会让所有人成为受害者,孩子所受的伤害通常最大。父母亲也都是有局限的人,在对峙中,有时候会忘掉孩子是二人爱的结晶,是共同培育与关爱的对象,不是一方的财物。分手后,孩子或许由一方抚养。这种情形下,若处理不善——如夫妻沟通不流畅,拿孩子当信使探听消息,或是教唆孩子仇恨对方——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书描述的就是一个破裂家庭的成长。一个孩子,在其人生的开端,抓了一手烂牌,还得继续打下去。到后来,要么和父母断裂关系,要么和父母达成默契。孩子要在与对方和解或独自和解之间选择,有时候这双重和解同时发生。奥斯卡·王尔德曾称:“孩子开始爱父母,长大以后论断父母;有时候会原谅父母。”小说中的小春,最后理解了父亲,与之和解,甚至说希望有更多的“绑架”。孩子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从舒适区里走了出来,开阔了生活的境界,可以说这绑架带来的是双重的救赎。

父母价值观的差异可以给孩子更丰富的人生经验

孩子在父母之间的为难,通常是父母双方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差异太大。绑架之后,爸爸第一个想到的是问: “小春想去哪里?山上?海边?温泉?牧场?”而小春长时间和妈妈、两个姨妈和外婆等女性在一起,想到的是去大型商场玛克和斯班塞。

孩子有很多盼望,到了爸爸这里也无法实现。爸爸也很穷。

面临同样的现实,我们的取舍显出了做人的高低。这个爸爸并没有在窘迫现实前自惭形秽,他关注如何让小孩学习面对。“你们总以为到处都有出租车,到处都有餐厅,相信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马上会有人出手相救,饿了总会有饭吃,喉咙渴了就去找自动售货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从自己的背景出发,给了女儿新鲜而有益的启迪:“你要记住,也会有这样的事。没有出租车,不能坐在有空调的餐厅里等上菜,也不能想回头就回头,只能一直向前走。”

在外人的眼里,这样一个落魄的父亲或许不负责任。小说让我们看到这种论断的粗暴。我们看到了他的困难与纠结,他的挣扎和努力。他带给女儿的人生财富,或许比其他“拼爹”家庭中孩子的所得更多:“但凡有什么没有顺从你的心意,你就怪别人,小春你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得不如意。”

没有一个家庭是“正常”的

这个父亲也充满想像力。他的想像力,以及背后的创意,让生活出现新的排列组合,现实因此容易承受,甚至值得享受。父女两人躺在“果冻般柔软”的温暖海水里,在无边的幽暗之中,看着天上的星星。他们跑到庙宇里去住宿,听驼背老奶奶讲鬼故事。这样的经历,对于未来就是说不尽的回忆,有几个“正常”家庭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呢?

说到这里,或许我应该自我纠正一下:没有一个家庭是“正常”的。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问题。小春的外婆家貌似幸福,但妈妈裕子,得到的关爱比较少,心里面就裹着忧伤。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妈妈,没有经过摔打,她的爱是浅薄的。她对孩子只知说教,不懂去主动理解。“至少我希望妈妈这样问我,小春,现在开心吗?在哪里?过得好吗?不要紧吧?每个问题后都加一句‘开心吗?”这位母亲爱孩子,但跨不出自己的局限,无法“穿越”到孩子的视角,按照孩子的方式去关心他们。从前她的父母也只是发自本能地去爱,没去培育爱的能力。

科伦·麦凯恩所著《转吧,这伟大的世界》里,格洛丽亚回忆自己父母相亲相爱,自己婚姻却屡屡失败的时候曾称:“我过去总想,父母相亲相爱,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难的事,很难超出这一层爱之茧,因为有时候,处在这样的爱之下实在感到舒适,你都懒得去培育自己的爱了。”

人可以把成长中的不幸化作人生的财富

反过来,书中的爸爸老家很复杂很乱,爸爸“经常和他的爸爸吵架,嗓门很大,还相互扔东西……总之,爸爸的老家是个地狱。我从心底里恨自己是个孩子,因为我不得不待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有趣的是,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爸爸心地善良,更有同理心。

在复杂大家庭成长、长大的人,往往心智更成熟,更能成熟地应对世事。美国大作家厄普代克来自一个复杂的大家庭,他的家如美国的横断面。世间好多问题和应对的方式,提前在大家庭里预演过,孩子未必都能理解,也没有必要完全理解,但是这样的家庭,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原型”,给孩子日后人生的闯荡埋下了伏笔。

破裂的家庭,不应成为一个人自暴自弃的理由。蚌泪为珠,人可以把成长中的不幸,化作人生的财富。没有人希望体验这痛苦的过程,但“心想事成”的生活,终究是邮件里的祝福。环境顺风顺水,也不值得一个人去夸口。人生有无光荣,在于我们从各自的起点上,向前迈进了多少。

小说触及到了成长中的很多道理,但通常是点到为止,如海明威说的冰山那样,小说只写水面之上的部分,甚至只是从小春一人的视角来写。

但这是很必要的视角。有多少时候,我们能停下来,俯下身子,去听听孩子们在说什么,去问问他们想什么呢?

猜你喜欢

小春家庭爸爸
深深地爱着你
小春芽
秋叶
家庭“煮”夫
CROSSED PRODUCTS BY FINITE GROUP ACTIONS WITH CERTAIN TRACIAL ROKHLIN PROPERTY∗
我和爸爸
恋练有词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