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在讨论和交流中采用激励性评价

2013-04-29蒋佳容

新课程·小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激励体验发展

蒋佳容

摘 要: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的、有成效的课堂讨论。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实验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赞赏。

关键词:激励;体验;发展

讨论和交流是实验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还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的、有成效的课堂讨论。

实验操作活动作为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其评价是指向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估”,是过程与结果的共同关注。如,讨论利用某种方法的理由,是否有更便捷的步骤,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过程的关键在哪里,操作中是否有更合理的思路,是否有值得提醒他人的地方等等。通过分析、比较,评出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功,评出自信与喜悦,这些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支持。在组织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设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的闪光点主要是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在实验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赞赏。如,在教学中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编排上注意学生的搭配,选出一位学习组长,并指导如何进行小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机会,让其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还可以把做得好的组给大家交流经验,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育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体验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性。通过课堂体验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获得认知理解、掌握过程与方法、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课堂教学落实生活体验环节,应成为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和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究竟应该给学生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学生是否应当享有幸福的课堂学习生活?我们扪心自问。观察现阶段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良习惯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我们,压抑着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导致了种种积极“体验学习”的缺失。可以这么认为,如何彰显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瑰丽生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将课堂生活体验真正落实到位,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体验学

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注重选择以下一些策略:

真正的学习从来就不只是纯粹的智力增长,学习的主要意义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体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体验学习”一词也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在如今,学生的体验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新课程实施者的重视,体验学习己越来越在各学科教育中得以落实,体验学习观念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每一位教师都要正确理解课堂体验的真正意义: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事件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认知和情感。个体的体验活动不仅要具有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而且要遵循认知发展、心理内化等教育规律。体验学习,是在实践活动中以个体的知识结构和个体的发展可能性为依据,借助认知“平衡失衡再平衡”策略来进行主动学习的一种教育。体验学习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

“身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受教育者能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主动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并达到“自我实现”和“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今天,“体验学习”的提出,是将体验的视野引向了学生广阔的生活领域,体验不仅指情感,

更是指认识,指在家庭生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集体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实践活动。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的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方式。

体验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1)体验学习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体验不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它还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2)在体验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经

常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3)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两种。(4)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通过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对于生活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将不断为我们提供尝试、实践、反思、提升课堂生活体验的舞台,体验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将会逐步注入一些新的内涵。注重引发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主动体验的“生活原型”。

其实,任何学科并非是一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知识结构。学科知识总是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一般都能找到其“原型”。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学科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和现实意义,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知识的“生长源”。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情境,沟通生活中的学科知识与教科书上知识的联系,从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学科知识“原型”进行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从而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愉快的生活。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激励体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