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弊端

2013-04-29谢君

新课程·小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参灰姑娘文本

谢君

网上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灰姑娘》时,先请一位学生读了这个故事,然后再从生活出发,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学生们畅所欲言,从守时、诚信、友谊、宽容、自爱等角度交流了想法,尤其教师最后一个问题,令人钦佩。那位教师问道:“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而学生的回答也相当精彩:“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教师的点评也很机智:“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我想,这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定会明白很多道理,也会更喜欢阅读,说不定还真能产生几个作家。而接下来的中国教师,同样是指导阅读《灰姑娘》,上课的第一件是就是问作者,问年代,问身平事迹,问得学生全无兴致,问完以后,就是分段,概括大意,中心思想,学生一听,马上明白了,这些是考点啊,要记啊,可是大脑却昏昏欲睡,什么也听不进。

看完这个故事,我感到很惭愧。难怪我们的学生不爱阅读,看到阅读就头痛万分。难怪我们的阅读教学不甚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于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试着分析了当下小学阅读教学的弊端。

现象一: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

阅读通常是作为写作的辅助手段,读是为了写,而非单纯地阅读。我们教师平时在教学时,也会一再强调要多阅读,才能写出好文章。当然,也不能说这一观点不对,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阅读的主体性,让学生误以为读就只是为了写,加之学校一般只有写作课,没有专门的阅读课,学生们不明白平时的课堂教学就是阅读,教师们有时也会遗忘这一点,以至于在学生的心目中,阅读要么是为了写作,要么就是为了考试,忘记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应该是并列关系,阅读并非写作的从属。更何况当今的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更高,大量的信息需要在短时间内被提炼、处理,任何语言文字,都要先阅读、理解,才能运用。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没能与当今社会的要求成正比,阅读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应对之策:明确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学校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教学,适当区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教师更要重视阅读教学,明确阅读地位,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培养学生的速读、记忆、提取、分析、概括、评价等阅读能力。

现象二:阅读的快乐在学生中渐行渐远

每次我们教学文本时,都会照着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步步为营”。我们看到了文学作品对学生艺术的熏陶,看到了道德的教化,看到了情操的升华,却唯独忘记了阅读本身就是件快乐的事,这与写作手法、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等均无关。人们只是单纯地任由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跟着作品起伏,感情或悲或喜,心理倾斜或平衡。

当我们准备指点学生阅读时,先问一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生平事迹如何?接着再按照教参上,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分成几段?谁来概括下段落大意?以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来指点阅读,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又要考我了,快想答案”。这样的状态下又有几人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没有了兴趣与快乐,能读懂多少?更多的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考试时,阅读理解成为学生的致命伤。有多少学生是在快乐阅读?享受阅读?更多的是在拿答案套题目,我们的学生都成了做阅读题的机器,没有了主观感情。我们整天都在喊“快乐阅读”,有没有问过现在的学生,有几人是快乐的读书人?幸福的读书人?我问过二年级的孩子喜不喜欢阅读?所有人都说“喜欢”。我问他们阅读是为了什么?有为教师的,为父母的,为成绩的,为考试的,还有为了长大以后不扫大街的,什么都有,就没有为了自己感到快乐的。

应对之策:把教参放一放,给学生一个快乐阅读的机会

我也不是说把教参上的教学目的、德育渗透、考试要点完全放掉,但至少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带着单纯的心先去读读文本,不要一开始就扼杀学生阅读的兴趣,改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现象三:对“误读”的误解,阅读不能出现“误读”

看过一篇论文,介绍了阅读的三种形态:正读、误读和曲解。“正读,重视吸收和接受,是一种尽量接近文学作品客观内容的阅读方式。”而我们的教参和教师的教学就常常以“正读”的姿态出现。很多人对于“误读”一词不甚了解,认为就是对文本错误的解读,其实不然。“误读”一词是由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布鲁姆提出来的,强调的是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和独特的感受、体验,也就是当代教学中提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阅读中,在正读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误读”是有必要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个文本,学生阅读的体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该根据教参上的“正读”,就否定学生们对于文本的不同阅读感受。去年看到过这样一篇反思:一位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时,问道:“你们觉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学生们都说:“这只狐狸很狡猾。”有一个学生却说:“这只狐狸虽然狡猾,但我觉得它还很勇敢,很厉害,因为它敢骗老虎,而且还成功了。”事后,这位教师便深刻反思,是自己没有引导好,才让学生有了“误解”。我却很羡慕这位老师,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回答,我一定表扬他,因为他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感受,而且分析得很有道理,学生的思维本就不应被限定,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感受不是件很棒的事吗?看问题本就应该从多角度出发,阅读也是如此,就像文章开头故事中美国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灰姑娘》,很多人都讨厌灰姑娘的后妈,觉得她最坏,可是有学生却说:“如果我是灰姑娘的后妈,我也会阻止灰姑娘,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想让她当皇后。”而教师的回答更是令我自叹不如。“是的,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不是好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却很爱自己的孩子。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如果这样的学生在中国,恐怕要被批评成思想觉悟不高。如果教师这么做,不知是否会被说成“误人子弟”,也难怪我们的学生思维定式,未阅读先害怕,带着小心与谨慎,向着“正读”前进,却从没想过,阅读中也需要“误读”,需要想象和创造。

应对之策:真正认识“误读”

我们教师要更正自己的观念,在培养同学“正读”文本的同时,给学生一个机会,充分张扬阅读的个性,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阅读成了学生的一道难题,学生们一看到阅读就头大。本文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现象,也分析了原因和提出一些应对之策。教师们应该更重视阅读的主体地位,改变观念,给学生一个张扬阅读个性的机会,让学生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当然教师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来寻找解决之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严华银.严华银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

[2]汪正龙.正读、误读与曲解:论文学阅读的三种形态.江西社会科学,2005(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编辑 王培培

猜你喜欢

教参灰姑娘文本
体育院校教参数据库的建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帮灰姑娘数红豆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倒霉的灰姑娘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
试试老师的真功夫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