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体验 实现有效教学
2013-04-29齐如海
齐如海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生活体验;有效教学;兴趣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增添生活气息激发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例如我在教学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复习课时,先让学生帮老师很快地算出老师家三个月三项支出费用的合计数。又如,教学《可能性》时,我先让学生玩转转盘游戏。师:看过福利彩票的摇奖吗?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摇奖转盘,你们想碰碰运气吗?出示转盘,学生观察转盘各格内放有哪种类型的小动物,猜一猜可能转到谁,并实际转一次。师:刚才有的同学猜中了,有的同学没猜中,也就是说在转盘转动之前,我们只能是猜测。转动后可能转到小兔,可能转到小猪,还有可能转到小猫,这就是一种可能性。在谈话、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现象。
二、引用生活素材呈现新知,改变新知呈现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要善于从生活中收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素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材,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2008年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结束。于是就奥运会夺牌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问题作为例题。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学生实际,组织数学活动有效学习新知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要重视过程,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精心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做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由圆锥里装沙子到圆柱看大约到几次倒满圆柱。教师问:圆柱的体积怎样求?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呢?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到过沙子了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地把观察到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总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获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经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亲历数学的探究、发现与实践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四、挖掘现实生活素材,组织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论指出,获取数学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新的教学大纲又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在教完确定位置的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再根据教师给每个小朋友的信息找一找自己的新位置从而巩固新知。又如,在学生已经知道百分数表示的意义之后,这时叫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在小组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再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
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以及组织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
总之,要想真正让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果园,共同摘取“有效教学”的果实。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编辑 王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