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跟着孩子走
2013-04-29赵秋燕
赵秋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可是短短的二十分钟课堂教学,常常使我们感到时间紧迫,每个问题提出之后都只能是请个别幼儿或部分幼儿来回答,无法面向全体,经常听到幼儿不满的抱怨声,“怎么又不请我呀?”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怎么办?是先满足孩子表达的欲望?还是一切为了计划,对孩子的表现、要求置之不理?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还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是跟随计划走,还是跟着孩子走?
一、老师,我也想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完之后,我要求孩子们进行故事表演,孩子们个个踊跃举手。
“罗罗你想表演谁?”
“我想表演大白鹅。”“好的。”
“棒棒你想表演谁?”
“我想表演小蝌蚪。”“好的。”
“滔滔你想表演谁?”
“我想表演乌龟。”“好的。”
“还有金鱼和青蛙妈妈谁来演呢?”
“请我吧?”“请我吧?”……每个孩子都伸出双手希望自己被请到。
故事表演每个幼儿都很喜欢,虽然给了每个孩子举手选择的机会,但第一次的表演我都会请那些表达能力出色一点的孩子,希望他们能给其他孩子起一个表率的作用。“那就请多多和扬扬吧。”我看了看,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好了,演员都准备好了,我们其他小朋友都来当小观众吧。”我说着准备坐下来看表演。
“不好,我也想表演嘛,赵老师!”嘟嘟不高兴地叫起来,经他这么一叫,马上就有几位孩子跟着“起哄”,表演无法进行,这可怎么办?
小班幼儿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希望被肯定、被赞赏,当我们提供的表现机会不平等时,个别幼儿会表现出不满,会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时候我们首先要肯定幼儿的这种积极表现的情感,再就是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一次表达的机会。于是,我想了想,在以积极的态度表扬了嘟嘟的同时也摆出了问题:“想表演是好的,可是我们已经选好演员了呀,怎么办呢?”嘟嘟听后,闷闷不乐地走回到座位上,不再说话了,倒是旁边的好好冷不丁说了一句:“那我们可以做大白鹅宝宝啊。”哎,这个主意不错,要是让没有被请到的幼儿分别来当乌龟、大白鹅、金鱼的宝宝,这样不就是每个幼儿都参加表演了吗?于是我根据孩子自己的意愿,把他们分了组,表演开始了,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想象力,使原本简单的故事变得更加的曲折有趣了,孩子们可开心了,纷纷要求互换角色再来一遍。
由于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表演中,碰到了许多问题,但孩子们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困难,最后表演出色的完成,在活动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其实,给每个孩子平等的表达机会,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能把它变得五彩缤纷;给孩子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他们能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给孩子一次表达的机会,他们能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二、我只是想请你休息一下
“咳咳骇……”,我边咳嗽边坚持着,尽量用深情并茂的语言讲述着今天的故事,突然听见小禾和罗罗两个人在下面议论着什么,我提高了讲故事的音量,以此来引起她们的注意,她俩不说话了。可过了一会儿她俩又开始说了,这时,我说道:“提醒罗罗和小禾,小眼睛看老师,别说话了。”(当预设活动在开展中受到干扰时,我往往会先用声音、眼神去提示他们,再就是直截了当地提醒了。)
说完我又继续讲故事,但这次她俩并没有安静下来,而是转过身去,根本没理我,我终于忍不住停了下来,边清着嗓子边不高兴地说:“罗罗、小禾,你们在说什么呢?老师提醒你们了还说话。”我这么一说,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她俩身上。此时,罗罗撅起了嘴巴,满脸不高兴地转过身来,嘴里还小声地嘀咕着:“我们只是说你生病了,不想让你说话嘛。”(这句话我并没有听清楚)小禾也跟着转过身,低着头不说话,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像在无声地抗议着:“我们又没在说别的,你干吗生气啊。”
一看她俩的样子,我有点恨铁不成钢,疾步走过去,让她俩搬小椅子坐到旁边去,说:“不想听是吗?你们影响到小朋友们听故事了。”由于我当时严肃的表情,罗罗委屈地扁扁嘴,像要哭了。我打算让她反省一下,回到前面坐了下来,想继续上课,但我敲了几次小铃,提醒了几次,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时不时地投向罗罗她们。一个爱管闲事的孩子还偷偷地跑过去问:“怎么了?”“赵老师嗓子哑了,我只是和小禾说要是赵老师不上课,休息一下就好了。”罗罗一边红着眼一边委屈地诉说着。“对啊,所以我们就没听,老师就批评我们了。”小禾也不满地说道。听着她俩的话,我的心猛地痛了起来,原来她俩只是想关心我啊,看看她俩委屈的样子和其他孩子一副我错怪她们了的眼神,我好懊悔,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吗?
在活动中我只关注自己预设的目标和内容是否能完成,并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情感需要,虽然观察到了两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我因为身体不佳状态不好,失去了平时的耐心,没有及时地去了解、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忽略了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同时,当孩子侵犯到老师的权威和尊严时,没有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她们大胆的表达,而是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是否会受伤害,语言直接,行为简单,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和行为,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起了群体效应,导致活动无法继续,也失落了一份来自孩子的关爱。如果当时我能给孩子一次解释的机会,听听孩子的心声,适时地对孩子的关爱表达谢意,如果孩子需要,给他们提供一次表达关爱别人的机会,我想效果一定比那些枯燥无味的说理教育要好得多。至于未完成的教育内容留到空闲时再补上也不晚啊。
总之,我们应该做一个细心的、善于发现的有心人,以平等、关爱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善于跟着孩子走,尽可能多地给幼儿提供平等表达的机会。在任何时候,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幼儿的朋友,成为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和支持者。
《指南》的学习还在继续,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贯彻与领会,在探索中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度,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嵊州市东圃幼儿园)
编辑 王旭平